“開年馬力足”系列報道
巡蒼穹、探滄海 科技創新澎湃新動能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23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排在了首位。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新年伊始,我國高端裝備接連取得突破、產業發展新動能強勁、生活中的科技“獲得感”日益增強,工程工地、智能車間、工業園區等創新一線勇立科技創新“潮頭”,展現出澎湃的發展動能。
科技動能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新三樣”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產品出口額首次破萬億﹔新材料、機器人等一批新興行業快速成長﹔工業母機、關鍵軟件等領域創新實現新突破,大飛機、高端醫療裝備等攻關成果紛紛投入應用……2023年,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變革,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強勁。
2024年開年,經營主體牢牢扭住自主創新“牛鼻子”,加快實現數字化、綠色化雙轉型。
智能制造工廠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受訪對象供圖
新年伊始,在工業互聯網賦能下,領克余姚工廠打造的智能制造4.0標杆工廠正通過數字化技術,助力產業向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在這裡,中國企業自主研發的底座平台和軟件覆蓋了整車制造的核心環節。數字技術不僅賦能了整車制造,更帶動上下游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共同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如今,這樣的新動能在大江南北澎湃發力。
氫能源重卡物流車引領行業進行前沿綠色實踐。受訪對象供圖
1月26日,全球首個國際清潔能源日,京東物流規模化投用的數十輛氫能源重卡物流車在京津冀地區開足馬力跑起來。得益於技術進步,相較於傳統燃油車,此次投用的氫能源物流車每年可減少近1000噸二氧化碳排放。
春節臨近,各行各業陸續開啟“過年模式”。得益於科技創新,生成式AI正助力解決“員工要放假,企業運轉卻不能停”的難題。據了解,百度營銷為線下店鋪打造的“數字分身”,正幫助企業搶抓特殊節點的流量藍海。
新技術加速賦能美好生活
患者通過手機App、小程序就能輕鬆實現挂號預約、尋找院內車位、線上排隊等,平均可節約患者30分鐘的等待時間﹔醫院可根據開診、休診等業務場景,自動開啟、調節、關閉空調、照明等眾多設備,在保証環境舒適度的前提下節能運行……
科技創新打通百姓就醫“最后一公裡”。受訪對象供圖
不久前,齊魯醫院(青島)二期項目正式啟用,由海信深度參與的全院智能化系統通過深度融合5G、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讓現代化數字醫院離百姓更近一步。
如今,新技術正應用在大眾創新、創業當中,老百姓科技創新的“獲得感”日益增強。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這一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前沿技術加快應用於養老場景。
在倫敦教育裝備展覽會,優必選科技展示的多擬態人工智能教育機器人吸引了來自多國專業觀眾的關注。科技進步正幫助學生探索機器人在星際探索,城市救援和服務等場景下的應用,學習諸如圖像識別、自然語言交互、智能駕駛等新技術。
1月26日,2024年春運正式啟動。在這場“人口大遷徙”中,出現了幫旅客拿行李的客運智能服務機器人、調節室內光線和溫度的智能天窗、給地下空間輸送陽光的智能光纖系統……技術成果大幅提升春運效率,為旅客帶來舒適便捷的出行體驗。
大國重器向“星辰大海”不斷進發
巡天探宇叩問蒼穹。新的一年,帶著不懈追求的航天夢,我國航天事業正加快探索宇宙的腳步。
今年首個工作周,航天六院陝西、北京、上海多個試驗區新年首試取得圓滿成功。實現全年任務“開門紅”——1月4日,六院165所在抱龍峪試驗區完成“一日兩試”,在清水頭試驗區完成推力室熱環境驗証調試。同日,六院801所在佘山試驗區成功進行了型號動力裝置系統方案試車。1月5日,六院101所上面級試驗區完成上面級氫氧發動機高空模擬試驗,隨后在姿軌控試驗區完成型號單機性能考核試驗。
蒼穹之下的極地和深海,是人類探尋海洋的科考前沿。
近日,我國極地科考的大國重器——“極地”號破冰科考船出塢下水。該船是完全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新一代破冰科考船,破冰等級達到PC6級,搭載的無人科考設備實現了國產化,將在2024年下半年開始承擔科考任務。
新一代破冰科考船“極地”號。受訪對象供圖
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研究員“極地”號破冰科考船總設計師張福民表示,“極地”號破冰科考船建造完成后,我國將建立自主完成完整可靠的冰區科考平台,包括南北兩極在內的冰區科考體系將實現系統化,滿足我國未來深遠海及極地的海洋科學技術發展需要。
工程科技是推動人類進步的發動機,是產業革命、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有力杠杆。如今,數字技術正不斷賦能工程科技砥礪前行。
1月24日,中鐵隧道局崇太長江隧道國內首條數智化管片生產流水線生產管片突破7000片。流水線配備的自動化設備,可實現從鋼筋下料、入模澆筑到蒸養出窯的管片全自動生產,提升各個生產環節的操作精度,精准調控每個蒸養窯的溫度,確保管片質量,為后續盾構始發掘進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眾多大國重器的背后,是我國制造能力和基礎科學投入的大幅提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達到33278.2億元,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64%,比上年提高0.08個百分點。
從身邊的衣食住行到浩瀚星空與廣袤海洋,中國的科學創新日漸走入世界舞台中央,中國科學正向“星辰大海”進發。(實習生羅韻、張泊洋對此文亦有貢獻)
相關新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