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AI觀察︱通往AGI,這個“中國小孩”另辟蹊徑

人民網記者 趙竹青
2024年04月30日09:5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自從人工智能(AI)概念誕生以來,關於創造可媲美人類的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探索和討論從未停歇。近日,中關村論壇首次設立通用人工智能論壇,關於AGI的討論被再次推向高潮。

論壇上,可愛的3歲小姑娘“通通”驚艷亮相。她是全球首個通用智能體,與電影《流浪地球2》中的數字生命“丫丫”類似,“通通”生活在高度仿真的虛擬環境中。令人驚嘆的是,她不僅會自主學習,更能主動發起任務,做到“眼裡有活”。

比如,當她發現玩具被丟在地上時,會主動將它們放回玩具箱裡﹔遇到障礙物時,她會在觀察四周環境后自己想出辦法通過﹔在整理房間時,她還會靈活運用小凳子等工具進行輔助……“通通”高度的自主性,不僅開啟了AI與人類的全新互動模式,也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更加智能、更加和諧的人機共融未來圖景。

AGI的意義堪比“造人”。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終極目標,AGI的實現將標志著機器智能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能夠像人類一樣理解、學習和適應各種復雜環境,從而極大地拓展人類智能的邊界。

在對AGI定義與期待上,業界仍莫衷一是。盡管像chatGPT這樣的大型語言模型已經引起了全球轟動,但其是否觸及AGI核心?多數人仍持否定態度。谷歌AI團隊去年11月在一篇論文中探討了AGI的實現路徑,認為chatGPT僅觸及了AGI的邊緣,遠未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通用智能。圖靈獎得主Yann LeCun更是明確表示,真正的AGI應該具備一個能夠理解和適應外部環境的“世界模型”。

“通通”的出現,開辟了一條實現AGI的全新路徑。“通通”的設計者、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朱鬆純認為,通用人工智能的關鍵不在於數據量、計算力或模型規模,而在於“為機器立心”——構建一個具備完備認知架構和自我價值體系的智能體。他強調,智能體應當具備主觀性、主動性和主體性,這與數據驅動型AI有著本質區別。

由此理念出發,“通通”的研發過程避開了對大算力、大數據的強依賴。在日常訓練中,“通通”僅使用不超過10塊A100芯片即可實現自主學習與成長。這一特性使得“通通”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

然而這一路徑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構建完備的認知架構和測試環境,以及解決智能體如何在復雜物理世界中自主學習與操作的難題。為此,團隊研發了具身智能機器人測試平台“通境”,通過逼真的人機交互環境,正逐步克服這些障礙,為通用智能體走向現實世界鋪路。

關於何時能實現AGI,業界預測不一。有人認為隨著技術的快速迭代,AGI的到來可能比預期更快﹔也有人認為,由於涉及到的復雜性與未知挑戰,實現AGI的道路仍然漫長。不過,無論時間表如何,一個共識是,未來的AGI方案必須是那些能夠在技術突破的同時,妥善解決倫理、安全和社會影響問題的方案。這意味著,構建一個開放合作的創新生態,以及在政策、法律、倫理層面做好准備,是邁向AGI成功之路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們距離AGI究竟還有多遠?或許,答案就在這一場場思想碰撞與技術革新的火花中漸漸清晰。

推薦閱讀:

AI觀察︱巨頭紛紛入局,“AI PC”時代將至?

AI觀察︱GPU持續升級 如何應對算力“貧富差距”

AI觀察 | 政府工作報告首提“人工智能+”有何深意?

AI觀察 | Groq芯片爆火給我國AI芯片產業發展帶來的3個啟示

(責編:趙竹青、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