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向“新”而行︱科幻成真!人機合作走向未來

方經綸
2024年05月18日08:2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新質生產力是代表新技術、創造新價值、適應新產業、重塑新動能的新型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夯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物質技術基礎的重要舉措。人民網推出“向‘新’而行”系列報道,用直觀、形象的畫面展現新質生產力激發出來的澎湃活力。

它們是工業生產中的“鐵臂力士”“巧手工匠”,是生活日常中的“熱情員工”“貼心助手”,是田間地頭的“農機專家”“辛勤園丁”……機器人技術,既引領未來,也賦能當下。

根據相關規劃,到2035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綜合實力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機器人成為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著眼當下,機器人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進一步走深、走實,讓此前隻存在於科幻片中的鏡頭逐漸變為現實。

“黑燈工廠”裡的“熟練工”

什麼樣的工廠就算不開燈也能正常作業?

在山東臨工的車間,工業機器人給出了答案。在智能化的“黑燈工廠”,從原材料運輸到此后的每個環節,工業機器人都能夠按照指令作業,無需人工現場操作。

而這些工業機器人則來自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中科新鬆。得益於多年來在這一領域的自主研發與精工制造,該企業目前已擁有的協作機器人產品矩陣已覆蓋服飾紡織、汽車、3C、半導體等多個領域。

與傳統工業設備相比,工業機器人不僅更加智能、更有效率而且更加安全、更具性價比,可謂優勢明顯。

作為工業大國,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場景豐富、加速落地,目前已覆蓋國民經濟60個行業大類。與此同時,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快速增長,連續13年居世界第一,並連續兩年市場份額超全球一半。

衣食住行中的“好幫手”

在服務領域,“鐵皮疙瘩”搖身一變成了“得力幫手”。

如今,機器人替人工分擔簡單勞務的場景已不鮮見——在家中,掃地機器人鑽下探出,把灰塵臟污盡收囊中﹔辦公位旁,快遞機器人前后穿梭,將包裹外賣精准送達﹔高樓窗外,擦窗機器人“壁虎漫步”,讓玻璃內外都透亮明淨……

未來,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機器人在更多復雜服務場景下的應用值得期待。

在優必選科技的實驗室裡,研發團隊正結合“上樓梯”“疊衣服”“擰瓶蓋”等一系列復雜動作對研發中的人形機器人進行調試。

與普通機器人對比,人形機器人在結構、硬件、算法上有顯著差異。例如,人形機器人的關節數量在40個以上,遠超普通機器人,因此它能夠更加流暢地實現復雜動作,以滿足更多服務需求。

2023年10月印發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在“服務特種領域需求”“打造制造業典型場景”“加快民生及重點行業推廣”等方面拓展場景應用,並提出到2025年培育2-3 家有全球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具體目標。隨著機器人產業快步向前,未來生產生活方式將迎來深刻改變。

田間地頭上的“農技師”

本是農忙時節,在重慶的一座果園內,卻不見種植戶的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台機器“小蜜蜂”在日頭下奔忙。

這台“小蜜蜂”就是重慶迪馬公司生產的農業機器人,通過遠程操作,每小時能夠完成20—40畝果園作業。

這款機器人不僅“勤快”而且“能干”。根據農業生產中的不同階段,它可以通過更換模組,實現施肥噴藥、除虫除草、採摘運輸等技能“樣樣精通”。

近年來,我國智慧農業發展勢頭強勁,規模屢創新高、應用不斷普及。數據顯示,近5年我國農業機器人需求量增長保持在38.6%。

生產工具的科技屬性強弱是辨別新質生產力和傳統生產力的顯著標志。作為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產工具,機器人進一步解放了勞動者,削弱了自然條件對生產活動的限制,拓展了生產空間,為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了物質條件,推動生產力躍上新台階。

系列報道:

向“新”而行︱實惠出行背后的新質生產力

向“新”而行︱“清”裝上陣背后的新質生產力

(責編:方經綸、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