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經濟微觀察

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進 透視中國經濟向“新”力

人民網記者 許維娜
2024年05月11日14:2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剪輯、攝像:人民網記者 何萌 魏青成

【觀點摘要】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

●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能夠更好。

●通過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來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將讓更多外商企業投資中國、深耕中國、贏在中國。

當前,從科研院所到產業一線,全國各地都在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向“新”求“質”。不久前,一季度經濟數據發布,亮眼的數據增長彰顯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意:一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高技術服務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7%。

一季度數據“新”意滿滿,如何進一步激發中國經濟向“新”力?“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員金瑞庭做客《中國經濟微觀察·專家談》時表示,通過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將讓更多外商企業投資中國、深耕中國、贏在中國。

高水平對外開放護航新質生產力發展

開放是創新的土壤,高水平對外開放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金瑞庭表示,新形勢下,通過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三方面重大現實意義。

一是通過國際科技合作,為新質生產力匯聚強大動能。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國際科技合作是大趨勢,通過國際科技合作,可以實現科技交流和知識分享,從而達到優化創新環境、集聚創新資源的目的。新形勢下,我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並接軌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將為新質生產力培育和發展注入不竭動能。

二是通過人員交流合作,為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生態。當前,人才的戰略價值受到各國重視,以全球化的思維配置和引進人才,通過完善政府間創新對話機制、大力推進民間科技合作等重大舉措,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將為新質生產力培育和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三是通過投資經貿合作,為新質生產力提供重要保障。生產關系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其中,主動對接高標准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是應有之義,也能夠為新質生產力培育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方面合作賦能中國向“新”力

一季度,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在部分產業、經營活動、產品上顯現亮眼新成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產量在前幾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今年一季度增長29.2%。一季度,充電樁、3D打印設備、電子元件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1.7%、40.6%、39.5%。總的來看,新產業較快發展,新產品加快培育,保持較快增長速度。

下一步,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進程中,我國還將在哪些領域重點發力,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金瑞庭表示,我國將重點推進國際科技、人員交流、投資經貿三方面合作,為新質生產力加速賦能。

具體而言,在國際科技合作方面,將深入實施新形勢下國際科技合作計劃,支持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外資研發機構等國家科技計劃項目。還將繼續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強化創新伙伴關系,促進創新成果更多惠及各國人民,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在人員交流合作方面,將重點優化簽証通關等政策,持續優化支付服務,提升境外來華人員支付便捷性。不久前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表明,將聚焦銀行卡受理、現金使用等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精准施策、靶向發力,更好滿足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多樣化的支付服務需求,此舉對於解決外商后顧之憂具有重要意義。

在投資經貿合作方面,我國將加快出台2024年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准入。同時,鼓勵和引導外商投資特定行業、領域、地區,統籌推進標志性重大外資項目建設,加強各類要素保障,大力推動數據開發開放和流通使用。

中國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穩定動力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際形勢變亂交織。在此背景下,中國如何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將為世界經濟帶來哪些利好等問題備受海內外關注。

“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惠及自身,而且將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注入更多更強動力。”金瑞庭表示,中國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將主要對全球經濟發展產生三方面影響。

一是將為全球提供海量需求。中國是全球少有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中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也遠未結束。因此,無論是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還是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或是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的全面轉型,都將釋放巨大的市場需求,給中外企業創造出巨大的紅利。

二是將穩定全球供需體系。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中的200多種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因此,無論是產業鏈上游、中游還是下游,或是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行業,又或是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都能在中國找到最佳的合作伙伴。

三是將創造巨大商機。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分析,中國經濟增速每提高1個百分點,將帶動與中國相關聯的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速提高約0.3個百分點。2024年到2028年,中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進出口額有望累計超過32萬億美元、5萬億美元。中國市場是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更是大家的市場。

“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能夠更好。”金瑞庭表示,中國通過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將給全球經濟復蘇和發展注入更大穩定性。(實習生張藝弛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閱讀】

中國經濟微觀察:共建“一帶一路”下一個金色十年可期

中國經濟微觀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以進取的姿態解決問題

中國經濟微觀察:以“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戰略緊迫感 加快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

中國經濟微觀察:持續鞏固增強內需主動力 全年主要預期目標有望圓滿完成

中國經濟微觀察:我國外貿三大支撐力凸顯 六方面實現促穩提質

中國經濟微觀察:我國文化市場循環暢通 文化產業繁榮向好

中國經濟微觀察: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實行更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

中國經濟微觀察:加快完善銀發經濟支持政策體系 重視科技第一動力作用

中國經濟微觀察:“含金量”“含新量”不斷提升 中國經濟新動能加速形成

中國經濟微觀察: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 經濟“壓艙石”“助推器”作用凸顯

中國經濟微觀察: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優勢互補形成實踐價值 互利共贏收獲亮眼成績

中國經濟微觀察:綠色轉型賦能高質量發展 加速深挖“第二礦山”潛力

中國經濟微觀察:新機遇、新趨勢匯聚新動能 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發展壯大

中國經濟微觀察:消費市場亮點頻現 發揮中國經濟持續向好重要支撐作用

中國經濟微觀察:一季度中國經濟穩中有進 “奮力一跳”能夠實現全年預期目標

中國經濟微觀察:我國外貿開局有力、起勢良好 有望延續穩定增長勢頭

(責編:郝帥、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