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碳”索新“藍海” 保險業挖掘綠色經濟新路徑

焦磊
2024年05月24日17:0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庫,連同海洋生物一起儲存了地球上約93%的二氧化碳,其固碳量遠高於森林及草原。在此背景下,藍碳經濟成為海洋產業與“雙碳”目標戰略的重要結合點。

藍碳是利用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將其固定、儲存在海洋中的過程、活動和機制,也被稱為海洋碳匯。當前,保險業加大創新力度,積極推動“藍碳保險”等綠色金融創新產品落地,為探索區域碳匯經濟價值轉化進行大膽嘗試。

從渤海灣濕地高立的萬畝蘆葦蕩,到遼河入海口的紅海灘,遼寧省蘊藏著豐富的藍碳資源,發展海洋碳匯區位優勢明顯。近年來,遼寧省盤錦市積極探索淺海多營養層次生態立體養殖模式,形成自給自足的生態養殖循環,降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總量,形成海洋碳匯,不僅推動了海洋經濟發展,還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了力量。

此前,由於長期缺乏科學有效的引導和風險管理手段,當地海洋的固碳潛力還未得到深度有效地挖潛,在實施海水養殖生產過程中提供的藍色碳匯擴增服務價值沒有得到有效的保障與補償,在一定程度制約了海洋碳匯儲量的持續增長。

遼寧省首個落地的“海洋碳匯保險”項目。人民網 焦磊攝

遼寧省首個落地的“海洋碳匯保險”項目。人民網 焦磊攝

今年4月24日,中華財險遼寧盤錦中心支公司在盤錦成功落地貝類碳匯價值養殖成本綜合保險,成為遼寧省首個落地的“海洋碳匯保險”項目。項目為遼寧浩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雜色蛤底播增殖養殖項目”的一萬畝海域,提供了1690萬元碳匯價值與養殖成本的風險保障。

中華財險遼寧分公司農村保險事業部總經理金鑫介紹,該項目充分考慮了碳匯價值以及養殖成本,既可以鞏固雜色蛤固碳的生態效益和經濟價值,還保障了因災導致養殖生產成本的損失。

目前,盤錦“海洋牧場”的多營養層次生態立體養殖模式已初具建設成果,多種海洋魚類藻類等生物種類附著在人工魚礁表面,為棲息底部的雜色蛤提供良好的棲息場所和活動空間。“通過碳匯項目發展漁業生產活動,可利用水生生物的固碳能力實現藍碳增匯,同時也為我們養殖產業提供了保障。”遼寧浩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中華財險遼寧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向宏表示,下一步,公司將繼續加大濱海生態海洋碳匯價值的應用,助力構建起以碳排放配額作為質押、金融機構碳匯授信融資的新模式,積極探索“碳排放配額+保險+銀行抵押融資”的有效實施路徑,為實現雙碳目標、建設海上“藍色糧倉”打造強有力的保障。

在遼寧省錦州市,海參是當地富有特色的農業產業品牌。然而,海參養殖業高度依賴自然環境,其生產過程一直面臨著風險高、災損大的挑戰。

5月16日,錦州市農業農村局、錦州市海洋與漁業局以及中華財險錦州中心支公司在錦州共同簽署了“保險服務農業農村與海洋漁業戰略合作協議”。據了解,為切實解決錦州市在海洋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痛點難點問題,三方開展深度合作,並以簽署合作協議為先導,加強政企合作,通過發揮保險專業優勢,共同推動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及合理利用,提升漁業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助力錦州市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由於海參成本高、價值高,加上受災后難以定損,海參養殖的相關保險產品開發緩慢,且僅有的保險保障程度也相對偏低。為保障海參產業高質量發展,協議簽署當天,由中華財險錦州中心支公司承保的“海參氣象指數保險”成功落地錦州凌海市,為當地海參龍頭企業提供了300萬元風險保障。

據了解,該保險項目可通過氣象指數分析評估氣象條件對海參養殖的影響,為養殖戶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同時,項目堅持防賠並重,通過與當地政府防災減災相關部門建立有效協作機制及科技應用,為養殖戶提供“保防救賠”的一體化服務。借助氣象數據和科技手段,海參氣象指數保險改變傳統保險以損失結果為理賠依據的賠付方式,改為以氣象數據為理賠依據。同時,中華財險為參保養殖戶提供小型氣象站,養殖戶自身便可以監測養殖區域內的氣候變化,做到提前預防、提前布局。

遼寧省保險行業協會會長劉曉先表示,遼寧省海洋資源豐富,在海洋碳匯和海產品發展方面都具備十足潛力。通過不斷創新研發綠色保險產品,保險行業可為實現“雙碳”目標注入全新活力,同時也為海洋產業發展提供了有效的風險減量管理手段。

(責編:申佳平、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