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舊換新如何算好“綠色賬”?

以舊換新,上海市民廖藝璇有話說。她同記者算了一筆賬,新年換新車,今年年初置換新車拿到了1.3萬元定額補貼,利用家電換新補貼政策換了部新手機,又省了近千元。“以舊換新政策優惠力度很大,身邊很多朋友就選擇了置換新機。”
像廖藝璇一樣的消費者還有千千萬。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超過3700萬名消費者參與家電以舊換新,參與活動人數突破100萬用了33天,從100萬到500萬僅用17天。
以舊換新這股風潮,是如何席卷全國的?
“以舊換新不僅促進產品的銷售,消費者也購買到了更為先進、更環保的產品,實現了消費升級。”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認為,以舊換新政策激發市場需求,促進消費升級。通過舊品折價、政府補貼等方式,降低了消費者購買新產品的成本,從而激發了市場需求。
消費一頭連著千行百業,一頭連著千家萬戶,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僅春節期間,汽車、家電家居、手機等數碼產品等以舊換新銷售量達到860萬台(套)、銷售額超過310億元,家電、手機銷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長約166%、182%,消費市場活力有效提升。

工作人員在介紹國補政策以及補貼詳情。實習生黃天拓攝
以舊換新,怎麼算好背后的“綠色賬”?
“以舊換新政策對加速行業的綠色轉型起到了推動作用。”王遙說,通過以舊換新政策,讓消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綠色產品的優勢和環保的重要性。有助於培養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理念,推動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政策鼓勵消費者購買環保產品,促使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更加注重環保和節能。助於推動企業向綠色生產轉型,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商務部數據顯示,在以舊換新8大類家電中,一級能效產品銷售額佔比達90%以上。據國家節能中心預計,2024年更換的高效能家電將推動全社會每年節電100億千瓦時以上。
隨著補貼品類不斷擴充,現已有20多個省份根據當地居民消費情況,將淨水器、洗碗機等綠色智能家電納入補貼范圍,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消費需求。
新一輪以舊換新政策的實施,帶動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既能拉動消費升級、推進釋放改善型需求,也能通過資源循環等方式促進節能降碳,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以舊換新政策在推動綠色消費、環境保護和產業升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改進和創新的空間。”王遙說,現階段不同企業、不同地區的舊品評估標准存在差異,容易導致消費者和企業的糾紛。應出台相關標准與法規,規范舊品評估流程,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王遙表示,在以舊換新過程中,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和舊產品數據可能涉及隱私問題。應加強對企業數據管理的監管,確保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時,應建立健全數據管理制度,加強數據安全防護,保障消費者隱私。
王遙補充,部分消費者對以舊換新的流程和標准不太清楚,參與度較低。應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多種渠道向消費者普及以舊換新的知識,提高消費者的認知度和參與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