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財稅金融“組合拳”,打開消費新空間(財經眼)

本報記者 趙展慧
2025年02月24日05:5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三門農商銀行工作人員(中)走訪沖鋒衣生產企業,實地了解企業資金需求。
  李 悅攝
  圖②:廣州越秀區一位新能源汽車車主(左)在辦理車輛購置稅申報。
  李俊峰攝
  圖③:澳康達(深圳)名車廣場金融服務大廳內,工商銀行深圳分行工作人員(左)指導客戶辦理汽車分期金融產品。
  具新平攝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等

  擴大內需是戰略之舉,提振消費是重中之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時,把“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擺在首位。

  以舊換新拉動市場銷售增長、服務零售保持較快增長、交通出行類服務零售額實現兩位數增長……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7895億元,比上年增長3.5%。亮點紛呈的消費成績單背后,財稅金融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舊換新加力擴圍,春節檔電影票房連破紀錄,冰雪消費正酣……新年新氣象,記者走進熱氣騰騰的新春消費市場,看財稅金融如何從供需兩端持續發力,不斷打開消費新空間。

  提升消費意願,支持以舊換新加力擴圍

  春節前夕,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三大品類“國補”政策正式落地。上海市民陳杰立馬給自己置辦了“年貨”:“舊手機用了5年,屏幕都裂了也沒舍得換,這回‘國補’加上平台跨店滿減和地區消費券,新機一下子便宜了好幾百,確實劃算。”

  “以舊換新政策擴圍以來,每天都有大量消費者進店咨詢,詢問能否享受補貼政策。”小米天貓事業部總經理吳茜表示。截至2月9日,天貓平台的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整體成交環比分別增長超過41%、72%、60%。

  “真金白銀”的補貼迅速點燃消費熱情。據商務部統計,2024年,以舊換新政策共惠及6400多萬消費者,以舊換新政策帶動汽車、家電、家裝廚衛等產品的銷售額超1.3萬億元。今年補貼政策擴圍后,1月20日至2月1日,已有1470.4萬名消費者申請了1886.7萬件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

  政策加力擴圍,財政資金提供堅實保障。2024年中央向地方下達了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各地積極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截至2024年底,1500億元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已基本使用完畢。今年,中央財政已預下達消費品以舊換新首批資金810億元。

  政策加力擴圍,還有金融手段來支持。隨著以舊換新政策的深入實施,補貼的申領支付流程不斷優化,消費體驗越來越便捷。比如天貓與銀聯合作接入雲閃付,消費者在淘寶APP內可直接領取政府補貼。同時,金融機構不斷完善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與以舊換新政策疊加發力,進一步激發消費潛能。

  近日,深圳的一家汽車4S店內,市民王先生在銷售人員的指導下通過微信小程序訂購,並線上辦理了工商銀行汽車分期業務:“以舊換新補貼、分期貸款,動動手指就能快速搞定。”

  快捷方便的背后,是消費金融的創新。工商銀行深圳分行有關負責人介紹,針對新能源車以舊換新的情形,深圳分行提供了專屬金融方案,以消費者舊車的價值作為授信參考,極大簡化了貸款審批流程和所需材料。這種“汽車以舊換新+分期付款”組合方案幫助越來越多消費者降低購車門檻、提升購車體驗,去年工商銀行深圳分行汽車分期客戶服務量同比增長15%。

  “消費信貸產品與以舊換新的有機融合,能夠放大政策提振消費的實際效果。”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要進一步優化消費信貸產品體驗和使用場景,讓消費貸款、消費分期等產品更好嵌入以舊換新等消費活動,建議將多樣化的消費分期和支付工具納入“國補”可使用的支付范圍,提升商家運營效率和消費者體驗,最大化發揮“國補”對消費的拉動作用。

  增強消費能力,助力消費者減負增收

  “趁著多項優惠政策疊加的窗口期,趕緊來提車。”在廣東廣州越秀區星寰商場一家新能源車門店,市民姚錦下定決心買下看好已久的新車。姚錦算了一筆新老政策優惠賬:新車零售價15萬元,通過以舊換新政策可享受補貼1.5萬元,通過延續實施的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能節約稅款1.5萬元,總計節省購車成本3萬元。

  以舊換新等新政策發力的同時,減稅降費等既有政策不斷優化,持續為消費者減輕負擔。

  “為方便購車人辦理車購稅業務,我們提供了多種辦稅渠道,除了在辦稅服務廳或4S店辦理之外,還可以通過電子稅務局、粵稅通微信小程序等方式線上辦理。”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越秀區稅務局總會計師吳巧伶介紹,2024年,廣州市稅務部門已累計辦理新能源車車購稅減免57.6億元。

  提升居民消費能力,不僅靠減負,更重要的還得靠增收。“尤其是要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孝鬆認為,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受收入波動影響較大,且邊際消費傾向通常相對較高,因此增加中低收入群體收入是有效提振消費的重點。

  “提低”“擴中”,普惠金融正加速發力。

  新年伊始,江西萍鄉市上栗縣楊岐鄉張果佬種養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張英需要周轉資金,抱著試一試的心情來到上栗縣創業貸款擔保中心提交貸款申請,沒想到從咨詢、申請到收到貸款,隻用了6天時間。“而且個人貸款貼息額度提高到了30萬元。”張英說,這下,擴大果園規模、多請幾個老鄉來干活有了“本錢”。

  推廣創業擔保貸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支持農民致富增收﹔加大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首貸、續貸投放,助力穩就業穩收入……中國人民銀行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四季度末,人民幣普惠小微貸款余額32.93萬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比各項貸款高7個百分點,全年增加4.2萬億元﹔農戶經營貸款余額10.38萬億元,同比增長12.3%。

  “消費的背后是收入的支撐,收入的背后是就業的保障。”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從中長期來看,財政金融要加大力度助企穩崗促就業,同時還要在養老、醫療、教育等方面施策進一步減輕居民負擔,加快釋放消費潛力。

  優化消費結構,推動開發多元消費場景

  想去東北滑雪?先來三門買裝備!出發去哈爾濱之前,杭州游客趙雅靜先來了趟省內游:“經常在小紅書上刷到三門滑雪服的帖子,干脆過來讓台州的老同學帶我淘幾件,這邊款式很多,價格也不貴。”

  亞冬會的舉辦,讓很多年輕人領略了冰雪運動的魅力。最近,浙江台州三門,這個聚集了近300家戶外用品生產企業的縣城,吸引了越來越多像趙雅靜這樣前來購置滑雪裝備的外地游客。

  “冰雪經濟火了,我們作為產業鏈的一環也跑出了‘滑雪速度’。”三門迅猛龍戶外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賴曉鋒指著廠區外滿載的貨車告訴記者,與去年同期相比,公司的滑雪服銷量激增120%,新開的產線很快就滿負荷運轉。

  賴曉鋒對自家產品很自信,但同時也很清醒,隨著冰雪裝備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差異化競爭壓力也更大了,市場對產品科技含量、外觀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需要購買大量新面料、優化滑雪服設計、開辟新的生產線,來應對當下市場需求的變化。”賴曉鋒說,雖然產品賣得火熱,但持續的投入讓公司資金周轉出現困難。

  好在金融解決方案很快送上門來。三門農商銀行以三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供的名單和數據為基礎,專門為當地滑雪裝備產業開發了“共富·沖鋒貸”金融產品,為這一類企業貸款打造“直通車”。通過實地調查和審核,三門農商銀行很快就為符合貸款條件的迅猛龍公司發放了350萬元生產經營貸。“有了資金支持,我們今年要建廠房擴產能,還要拓展產品線,生產帽子等滑雪配套產品,進一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賴曉鋒說。

  通過為各類經營主體提供多元化服務,金融推動供給端增強與需求端的適配性,更好適應消費結構變化,滿足越來越多元和快速變化的消費需求。積極支持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等新興消費場景外,在傳統的消費領域,金融機構也不斷優化細化產品和服務,靈活適配居民在居住、健康、家政等方面越來越細分的消費場景。

  “現在的裝修貸又方便又靈活。”因為工作調動剛在杭州安家的錢珺最近辦理了浙商銀行“雲宅貸”業務,100萬元的貸款額度可供靈活提款,還有提款優惠券減免部分利息支出,“這樣就能夠根據裝修進度合理安排支出,也不會擠佔日常消費。”

  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與日益多元化的消費需求“雙向奔赴”、互相激發,共同推動實現老百姓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2024年四季度末,不含個人住房貸款的消費性貸款余額21.01萬億元,同比增長6.2%,全年增加1.24萬億元。

  董希淼表示,要進一步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加大對汽車、住房等大宗消費的支持﹔財稅金融應加大力度支持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等新型消費和服務消費,並且將更多資源向潛力巨大的縣域消費傾斜,覆蓋更廣闊的消費人群的多層次消費需求。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24日 18 版)

(責編:牛鏞、岳弘彬)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