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十四五·十四物”系列報道之三

車間的“智”變,發展的“質”變

人民網記者 王紹紹
2025年10月23日11:17 | 來源:人民網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在甘肅蘭州,一家誕生於“一五”時期的老牌裝備制造企業的車間內,生產場景早已煥然一新:數字化產線流暢運轉,智能機械臂舞動精准有力,自動化焊接設備火花飛濺。

車間內,自動焊接設備正在進行焊接工作。人民網記者王紹紹攝

車間內,自動焊接設備正在進行焊接工作。人民網記者 王紹紹攝

改變源於科技進步帶來的智能化轉型。“過去,這種零件的組裝和焊接都要靠工人手工作業,今年新設備投入使用后,工人作業環境更舒適了,收入也提高了不少。”企業車間經理指著生產線上的產品向記者介紹,這套設備還可以對產品進行無損檢測,產品合格率接近100%,工作效率提高了2倍到3倍,生產成本降低了20%。

車間裡隻見零星幾位工人,他們已從過去的“操作工”轉變為如今的“指揮官”。這家歷經風雨的老企業,憑借一場深刻的“數字蝶變”,多次躋身“中國機械工業百強”,重煥勃勃生機。

企業數字化生產車間。人民網記者 王紹紹攝

企業數字化生產車間。人民網記者 王紹紹攝

這家企業的涅槃,正是“十四五”期間我國數字技術加速賦能實體經濟的生動切片。

亮眼成就的背后,是清晰的戰略布局。“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網絡安全等新興數字產業,提升通信設備、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軟件等產業水平。

規劃藍圖的落地,直接推動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技術迎來跨越式發展。從技術基礎到應用探索,我國已構建起全鏈條創新體系

技術底座持續夯實,我國算力總規模躍居全球第二,為智能時代提供了關鍵的“算力支撐”﹔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人工智能專利全球佔比高達60%,成為世界認可的創新高地﹔應用探索加速落地,通用大模型從“實驗室”走向“百模爭流”的迭代期,人形機器人也逐步突破技術壁壘,向實際應用場景邁進。

如今,人工智能不再僅僅是工具,更成為催生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引擎。它通過與大數據、5G、工業互聯網等技術的融合創新,持續釋放“乘數效應”,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在人工智能領域,我國已形成較為完整的技術生態。多個通用大模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部分模型在核心指標上實現突破,准確率超過95%。這些技術突破催生了百余個標杆應用場景,形成了以應用反哺技術創新的良性循環。

在先進制造領域,人工智能與物聯網、大數據技術深度融合,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加速轉型。數據顯示,我國“燈塔工廠”數量已躍居全球首位,佔比超過40%,這一數字充分體現了我國智能制造的整體實力。

技術突破與產業融合的成效,最終體現在實實在在的經濟數據中。“十四五”時期,新型工業化深入推進,數實融合加速發展,2021—2024年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8.2%、9.2%。

從老工廠的“數字蝶變”,到全國范圍內的數智浪潮,我國已在科技基礎、產業生態、應用場景上構筑了堅實基礎。隨著數實融合的不斷深化,數字技術將進一步滲透到產業鏈各環節,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持久的動力,推動我國在智能時代的全球競爭中持續搶佔先機。

相關閱讀:

系列報道之一:從代碼中看中國創新

系列報道之二:便民業態“入圈” 幸福生活“出圈”

(責編:喬業瓊、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