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融入中国市场20年,本土化战略不断演进;中国,2016年开启“十三五”征程,经济新常态下砥砺前行。戴尔与中国发展有怎样的契合?碰撞出哪些“火花”?请看本期《财经1+1》专访戴尔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
黄陈宏,戴尔公司大中华区总裁,13项专利的发明人或共同发明人,1992年获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黄陈宏在2014年加入戴尔之前,曾担任施耐德电气全球高级副总裁。黄陈宏还曾在北电网络工作17年,负责其中国业务。
在中国20年就是逐步入乡随俗的过程
戴尔进入中国20年的时间,在理念上经历了4个阶段,伴随这个过程的是戴尔公司不断的“入乡随俗”。2014年开始,是“戴尔中国4.0”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戴尔的中心理念是“在中国、为中国”,就是把自己当做一个本地的公司。
“在中国,为中国” 戴尔祭出6个大招
戴尔将实施六大举措实践“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其中包括在未来五年,戴尔公司会在中国投入1250亿美元;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把戴尔的创投基金引入中国;拥抱“互联网+”的国家战略;支持中国高科技的发展;在云计算、大数据、IT的安全性、IT的移动性这四个方面,成立了新的研发中心;戴尔继续承担在中国的社会责任,在12个月内投入1000万人民币支持贫困儿童、留守儿童。
没错,有信心,1250亿美元将投向中国
未来五年我们会继续我们在中国市场的投入,继续我们的采购,继续我们的发展,继续我们的研发投入等等。这是非常有信心的一个投入,投入1250亿美元,带动1750亿美元出口这么一个量级。(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9月份在上海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整个戴尔公司的前途,是和戴尔在中国的前途紧密联合在一起的。
为了创新,戴尔做了个大动作:私有化
31年以前戴尔公司创立的时候,创新实际上是最重要的一个推动力,而戴尔两年前的私有化也有助于创新。我们在拉斯维加斯电子展得到了很多的奖项。我们做了很多创新。对整个创新,不管专利的数目、获奖的产品,实际上这几年都有很明显的提高。
与迈克尔·戴尔本人有默契的沟通
去年5月份的时候,我向迈克尔·戴尔谈了自己对中国市场未来的看法,他对中国市场未来很有信心。那次的沟通是很成功的一次沟通,主要谈了政府包括未来五年的十三五规划又是怎么样想的,哪几个关键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样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尽企业公民的责任:“类似东西给我们非常大的欣慰”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鼓励我们所有大中华区的员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做义工。我们在中国也做很多,比如说我们特别的项目,我们有个项目已经开展五年了,叫支持贫困儿童、留守儿童21世纪技能的培训,就是通过戴尔自己的优势,能够把我们的计算机的技能培训给贫困山区的儿童、贫困地区的儿童,包括我们的留守儿童。这五年总共大概有十万个儿童受益。
戴尔战略演变历程 
《财经1+1》是人民网出品的一档高端人物访谈节目。主要访谈嘉宾为政府决策者、企业高层管理者、著名经济学家等。节目以人物访谈为核心、以财经热点为主线,探寻决策背后,解读商业智慧,感受嘉宾人物的睿智思想与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