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率市场化需金改配套实施--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银行频道

贷款利率市场化需金改配套实施

付 鹏

真正的利率市场化并不是简单的贷款或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这其中包含了利率决定的市场化,利率传导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市场化,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的市场化,银行间利率市场化和债券利率市场化,只有以上全部实现了市场化,才算是真正完成了利率市场化。
2013年07月22日10:28    来源:证券日报    手机看新闻

  真正的利率市场化并不是简单的贷款或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这其中包含了利率决定的市场化,利率传导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市场化,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的市场化,银行间利率市场化和债券利率市场化,只有以上全部实现了市场化,才算是真正完成了利率市场化。

  ——付 鹏

  ■付 鹏

  利率和汇率作为决定社会要素成本的对内对外的两个核心金融因子,对经济的影响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利率和汇率人为管制下的非市场化运作,虽然在中国经济早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利率和汇率的改革普遍滞后于整体经济改革的步伐,使得利率和汇率的决策机制和方法所而形成的利率水平和结构错配都引发了严重的问题,而管制性的利率水平对于国有企业和整体经济带来的各种好处也在日益递减。

  利率市场化

  已到最后攻坚阶段

  这两种对于全社会资本要素起到关键定价职能的金融要素,其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的错配关系逐步地对经济发展中的储蓄和投资的正常运行形成了干扰。例如从市场化角度来看产能过剩问题,当资本投资回报率低于存款利率时,投资自然就会停止或者转变方向,但是在中国一方面由于融资渠道过于单一,贷款利率非市场化情况下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效率损失严重,大量的贷款投放是按非市场化条件运行的;另一方面由于存款利率的非市场化,存款一直处于以前管制状态下的存款利率时代,导致投资扭曲,因此综合性的产生了资源配置效率损失的结果,即产能过剩的现象。生产要素错配对于经济增长和效率来说影响巨大,因此只有通过利率和汇率的改革,配合经济体制市场化的大环境,以利率和汇率为主要内容的金融要素自由化,进一步的消除金融抑制才能够进一步的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修正这两个对于全社会资本要素起到关键定价职能的金融要素进行体制性改革对于中国来说意义深远。

  而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不同,中国把利率体制改革放到了金融改革的最后阶段,这里面主要是来自于政策制定层面对于利率体制改革的具体步骤和风险存在不同的判断,而更为主要的是利率体制的内生性使得其改革所牵扯的关系面既广且复杂。

  在这种前提下,其实综合各方面的利弊关系,中国经济决策层从1995年开始,逐步开始了金融要素自由化改革进程,例如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提出了“逐步实现正利率,协调配套,循序渐进,逐步与国际管理接轨的利率改革原则,选择了先外后内,先贷后存,先商业银行后政策性银行,先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后扩大商业银行决定利率自主权的改革路径”。始于1978年的中国利率市场化过程,1996年真正揭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2000年9月21日迈出实质性一步实现外币贷款利率市场化;到上周五才走到了最后的攻坚和破解阶段。

  放开贷款利率管制

  短期或提高融资成本

  这次贷款利率下限的取消是否真的能够实现降低社会融资水平的目的,笔者认为可能从短期来看,结果是恰恰相反的,即短期社会融资成本反倒会快速的推高甚至形成“利率闯关”现象。

  诸多评论都说根据目前国家政策导向,银行将降低大企业贷款比例,增加对可以接受更高利率的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并且在目前市场资金如此偏紧的情况下,银行本身毫无疑问愿意将有限的资源投向收益高的小微企业,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真实的情况可能正好相反,对于政策性银行来讲,正如我们所说的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路线来看,先商业银行后政策性银行。因此,政策性银行尤其是当前的国有银行,主要还是将贷款集中在政策性扶持的贷款项目,尤其是国企和大企业客户等资本风险值比较低的优质企业客户。

  由于这些企业和客户的议价能力比较强,这部分贷款的利率在正常情况下都是利率下浮,一旦放开了利率市场化后,利率一定会下降很多,这对于很多国有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来说就意味着利润率的下降,虽然很多人预计银行可能为了利润会转向对于利润率较高的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业务,但实际的情况是,由于目前贷款实行的是终身责任制度,利润率是银行的,风险却是个人的职业风险,尤其是在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四大行内部,无为即是有为的想法或许并不会导致他们对于中小微信贷太过于感冒。

  反倒是商业银行处于金融自由化改革进程的前沿,相比较国有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来说,商业银行对于利润率的考核和要求比较高,同时商业银行和四大国有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竞争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关系的劣势,导致对于大客户和优质客户的竞争中并不一定能够胜过国有政策性银行,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在贷款利率改革的过程中将真正地去扩展利润率较高的中小微客户。

  金改有利于

  市场化定价机制形成

  从下一步金融市场改革来看,政策上放开金融领域设立的诸多门槛将会吸引大量的民间资本投入,通过放开市场的模式,让更多的资本参与到金融市场中来,将过去很多影子银行和票据银行等非正式金融活动转入到合法和正式的金融活动中来,通过加大金融供应的方式来加大资金的供应,而中小微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完善会稳定融资需求,随着资本供应加大和需求的稳定,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决定机制的根本,即供需决定价格就真正能够形成,并逐步地通过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来降低整体的融资水平。

  而只有通过这种差异化的分步发展模式,通过金融市场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来逐步地消除资金配置上中小微企业和大型企业之间的信用歧视,通过“先商业后政策”才能够使所有的金融机构完全融入到一个市场定价机制体系。

  可以推测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后的发展重点将是逐步的推进存款利率尝试性市场化,由于存款利率是与汇率焊接在一起的调整汇率的工具。在汇率不自由的情况下,存款利率市场化就不能单独实现。因此单纯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有利差和热钱。这意味着未来存款利率市场化一定会伴随着人民币结束单边升值进入双向波动的配合下进行。

  利率市场化

  应配合风险管理工具

  利率市场化背后的利率风险的波动将必须有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出台,之前一直在测试的国期货相信在此次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后不久将迅速推出上市,为各大金融机构提供利率波动的风险管理工具,以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波动风险。

  另外,由于与中国经济改革相符合的金融产权制度约束的弱化,金融市场机制与结构的不完善,中国企业与银行的不完全市场化,金融救援机制不健全等障碍的存在,不可避免的给利率市场化攻坚阶段的改革增添了变数和难度。希望我们在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加强对以上相关障碍的同步推进。

  真正的利率市场化并不是简单的贷款或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这其中包含了利率决定的市场化,利率传导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市场化,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的市场化,银行间利率市场化和券利率市场化,只有以上全部实现了市场化,才算是真正完成了利率市场化。因此,中国利率市场化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责编:曹华、乔雪峰)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