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扩内需、促消费的国策下,消费金融正逐渐成为金融服务的“新蓝海”。
实际上,消费金融早已渗透到日常消费生活的方方面面。商业银行的信用卡支付就是典型的消费金融。不过信用卡主要面向中高收入者,有相当高的申请门槛,且消费额度较低。
“前期消费金融主要通过银行提供,包括住房按揭贷款和信用卡。”兴业消费金融董事长郑海清在7月24日在该公司与泉州工商联签约仪式上表示,“随着消费金融的发展,其参与主体将更加市场化、应用场景更加多样化、互联网化,产品也更加多元化。”
“信用消费”是兴业消费金融上述签约仪式推出的一种即使小额消费信贷产品。“只需信用记录良好,无需抵押担保,自由选择贷款期限,最高额度达20万元。” 郑海清介绍说,“费用要低于信用卡。”
在郑海清看来,“信用消费”的特点就在于两个即时:即时申请、即时使用。“在商户收银机上做改进,可以做分期功能。同时,跟客户手机上的APP联系起来一起使用,只需一张身份证,可快速完成基础信息收集、身份识别、贷款发放确定。”
不仅客户消费贷款审批快了,跟兴业金融合作的商户也能享受VIP待遇。“根据不同的商户生产周期,特设了网商业务部,电商业务部和特商业务部三个项目部。”郑海清说。
自去年12月,兴业消费金融成立以来, 截至目前,累计消费信贷发放突破13亿元。“客户群已经突破1.5万人,平均每个客户消费贷款在7-8万元。” 郑海清说,包括正在筹建的济南事业部,目前兴业金融已在12个城市建立了事业部。
在郑海清看来,我国的消费金融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全国消费金融行业资产总计224.23亿元,贷款余额208.8亿元,实现净利润4.66亿元,累计为135万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近年来中国消费性贷款规模每年增长速度超过20%,有机构预计到2017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将超过27万亿元,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的消费金融公司概念,最早出现在2009年。当时,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首批4家公司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成立。随后试点范围扩大到16个城市。
去年12月份,继中国银行、成都银行和北京银行之后,兴业银行成为全国第四家正式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商业银行,上述四银行对各自消费金融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为66%、51%、51%和35%。
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模式和股东企业也更趋多元化,从主要由银行发起设立扩展到互联网零售商发起设立,股东企业涉及保险公司、批发零售商和制造业企业等更多行业。
截至目前,全国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共计12家,除北银、中银、成银、兴银等银行系金融消费公司外,还有支付宝花呗、京东白条等电商系消费金融公司,以及捷信消费金融等传统消费金融公司。
消费金融公司的产品一般为定向地个人消费贷款,指定范围比较窄,仅用于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消费事项,因此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的业务模式将是消费金融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
“这意味着只有在消费端不断创新才能取得获客的立足点。”郑海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