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金融

五大上市险企年中擂台赛 人保领跑净利增速

崔启斌 陈婷婷 徐晨辉

2015年09月02日07:31    来源:北京商报    手机看新闻

  上半年,五大上市险企投资表现抢眼,大幅拉动净利增长,入账近千亿元,占行业总利润近五成。中报披露,各家公司各秀成绩单,在靓丽的业务背后,却难隐忧虑,那就是国寿、平安、太保、新华在内的公司退保金逼近1400亿元,远超净利总额,无疑在考验着各家险企的现金流。

  大赚近千亿

  人保领跑增幅超九成

  相较于上市银行净利增速坠入零时代,上半年,五大上市险企可谓交上了一份不错的“中考”成绩单,五家公司净利均实现超六成的增长,合计净赚97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0.24%,净利逼近去年全年水平。

  具体而言,人保合并净利不仅创下连续七年的历史新高,还位居五大上市险企净利增速榜首,同比增长93.8%,大赚128.21亿元。拉动这一业绩的仍然是旗下人保财险,上半年实现净利144.2亿元,超过集团净利润。得益于投资增长和保险业务的增加,新华保险净利增速也很惊人,增长80.1%至67.52亿元。

  作为寿险业老大,在此次“中考”的表现也不逊色,国寿上半年实现净利增长71.1%至314.8亿元。除投资驱动外,国寿的承保业务也有高增长,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2342.98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新业务价值186.37亿元,同比增长38.5%。

  平安得益于综合金融的优势,净利总额再次登上榜首,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46.49亿元,同比增长62.2%。平安将其归功于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及险资投资的优异表现。除了平安银行为其贡献115.85亿元,平安信托、平安证券也助其一臂之力,体现了综合金融的优势。

  最值得一提的是,太保半年净利首次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64.9%至112.95亿元。上半年上市险企业绩表现不俗,与资产减值损失减少也相关,例如去年上半年国寿资产减值损失6.56亿元,而今年上半年仅为0.38亿元。

  投资创新高

  加仓股市平安最猛

  净利大规模增长,一方面来自于险企加大内控,提升业务价值;另一方面则来源于投资收益屡创新高。

  今年上半年,国内资本市场股债双牛,债券收益率持续上行,蓝筹股估值显著提升。险企作为先知先觉的机构投资者,再一次踏准了入市的步点,投资收益赢得了满堂彩,五大上市险企实现投资收益2707.3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46.54亿元增长一倍有余。

  具体来看,国寿半年投资收益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35.8亿元,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收益同比增长366.6%,主要原因是基金和股票投资规模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及价差收入大幅增加。平安、人保、太保和新华的投资收益分别为841.21亿元、276.05亿元、238.05亿元和316.24亿元。

  从投资收益率来看,平安的净投资收益率仍居首位,为5.1%,紧随其后的是太保,净投资收益率为4.9%。新华和国寿的净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8%和4.37%。

  从中报来看,上半年险企积极进行调整资产配置,不约而同地减少了银行存款和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年报显示,上市险企权益投资占比处于较高水平。

  新华股权类投资1206.85亿元,在总投资资产中的占比为18.8%,较上年末上升7.5个百分点。其余四家上市险企也在豪赌上半年行情,平安权益类占比高达17.5%、国寿占比16.84%、人保占比16%。太保最低为14.5%,但较去年底相比提升了3.9个百分点。正因为加仓明显,这些险企都在今年上半年的股市反弹中分得了一杯羹。

  对于今年下半年的投资策略,各险企表现不一,如国寿副总裁杨征表示,将加快推进投资管理机制创新,继去年投资200亿元进行境内资产管理人招募之后,预计今年下半年会再投入200亿元进行对外委托。根据不同的风格进行运作,以降低投资风险。而新华将借助香港资产投资公司做媒介,稳步出海寻找投资机会。

  寿险代理人增量创新高

  产险综合成本率下降

  互联网浪潮下,传统寿险公司短期内很难告别“人海战术”。从各家寿险公司中报来看,营销员依然在快速增长。而国寿近十年3000亿元收入未增长的主要原因是60万代理人规模多年未变甚至萎缩,而今年国寿中报显示,国寿营销员已达95万人,并开始聚焦城区业务。而平安营销员也接近80万人,创历史新高。新华、太保也分别增长至19.2万人、41.5万人。

  国寿总裁林岱仁在日前的业绩发布会上强调:“得益于代理人队伍的壮大,国寿上半年个险期缴规模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量,结构调整效果明显。”

  数据显示,营销员的产能也是不可估量的。国寿个险渠道总保费同比增长14.3%;平安人寿均每月首年规模保费10026元,同比增长23.6%,人均每月新保单件数提升至1.2件;新华今年上半年营销员渠道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8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太保个人业务收入519.13亿元,同比增长24.2%,占比从去年同期的69.4%上升至83.1%。

  在产险业务方面,太保产险一改去年全年的经营亏损状况,实现承保扭亏为盈,综合成本率降至99.5%。追溯到2011年,太保产险的盈利曾创下历史新高,综合成本率仅为93.1%,保持行业领先。而之后两年太保产险的综合成本率连续攀升,2012年达到95.8%,2013年这一数值达到了99.5%,逼近承保亏损的临界点。2014年更是上升至103.8%。对此,太保董事长还在年报中向投资者致歉,并表示今年将采取有力措施,多管齐下加大综合成本率管控力度。

  而主要的竞争对手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则呈下降趋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由去年的95.3%下降至93.6%。

  一般而言,综合成本率是财险公司用来核算经营成本的核心数据,包含公司运营、赔付等各项支出。综合成本率100%时,即代表收支相等。

  四大险企退保金近1400亿

  力推高现金价值产品成主因

  尽管上半年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和净利接连攀升,但是依旧难掩寿险领域隐藏的巨大退保压力,尤其是高现金价值产品业务的风险。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寿退保金达到717.81亿元,同比增长29.1%。国寿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受资本市场和理财产品等多种因素影响,银保渠道部分产品退保增加。平安退保金由2014年上半年的50.53亿元大幅增加至2015年同期的111.73亿元。平安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受市场环境及公司业务规模增长影响,部分高现金价值产品及分红保险产品的退保金大幅增加。新华退保金达到394.22亿元,同比增长110.9%,主要原因是银行保险渠道高现金价值产品退保增加。

  仅有太保称,今年上半年退保金为171.37亿元,同比增长5.1%,平稳可控。

  回顾高现金价值业务近年来的发展,2012年下半年,在满期给付和退保率上升、新单销售低迷,很多公司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背景下,高现金价值业务应运而生。2014年1月,高现金价值业务实现井喷式增长,达到阶段性高峰。2014年2月,保监会出台了《关于规范高现金价值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高现金价值业务逐步回归理性。而今年上半年,风险已然显现。

  分析人士认为,若一个公司过度依赖高现金价值产品,万一投资不当出现匹配性失误,或未来保费现金流不能覆盖当期业务支出,企业将陷入困境。寿险产品应该强调的是长期保障、长期持有。如果公司设计的高现金价值产品是鼓励未到期退保,则可能使部分消费者“习惯性退保”,这有悖于倡导的“长期持有”的保险消费文化。而且,对消费者而言,今年退了个高现金价值产品没损失,明年退了个其他产品损失很大,容易对保险业整体产生负面评价,不利于建立合理、健康的保险消费文化。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陈婷婷 徐晨辉/文 张彬/制表

(责编:李栋、李海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说财经|人民电视

  • 中国20人跻身全球科技富豪中国20人跻身全球科技富豪
  • 红利:公积金首付比例降低红利:公积金首付比例降低
  • 2015早稻单产略有提高2015早稻单产略有提高
  • 网购投诉暴增网购投诉暴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