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銀行”快速膨脹 挑戰金融監管--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滾動

“影子銀行”快速膨脹 挑戰金融監管

2013年01月18日10:33    來源:半月談    手機看新聞

  近年來,我國銀行貸款佔全社會融資總量的比重有所下降,而“影子銀行”則迅速發展,不僅改變了傳統金融結構,而且開始挑戰監管體系和貨幣政策。有關專家呼吁,建立新型風險監管體系和完善金融調控手段已經刻不容緩。

  “影子銀行”快速膨脹

  在國際上,“影子銀行”一般是指持有大量証券、債券和復雜金融工具,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在內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在我國,“影子銀行”則更多地表現為信托理財、地下錢庄、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私募投資、對沖基金等從事貸款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比如,網絡信貸近年來迅速興起,其運行模式是網絡信貸公司提供平台,借貸雙方自由競價,撮合成交。由於我國有關民間借貸中介的法規存在空白,網絡信貸公司並不向社會披露信息,因此其行業規模難以統計。據業內分析人士估算,國內有幾百家網絡信貸公司,年交易量可能達幾百億元人民幣。

  信托產品也被認為是“影子銀行”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一年間,商業銀行對房地產行業和地方融資平台收緊貸款規模,但信政合作類信托融資和房地產信托融資呈現井噴態勢。中國信托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三季度末,信托公司“信政合作”項目余額為3903.46億元,而2011年底這一數字僅為2536.85億元。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與銀行貸款相比,信托貸款具有約束條件鬆的特點,這使其成為一些難以獲得銀行貸款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根據央行社會融資規模數據,正規銀行貸款業務佔社會融資規模之比已從10年前的90%降至58%。有專家稱,下降比例中相當部分被影子銀行所填充。

  “影子銀行”游離於金融監管之外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認為:“從積極作用看,游離於銀行體系之外的‘影子銀行’,經營方式更加靈活,填補了市場信貸需求的巨大缺口﹔與此同時,這些行為也成為游離於正常金融監管之外的金融暗河。”

  由於缺乏明確界定標准和監管政策,“影子銀行”在我國的規模幾乎沒人可以說得清。被譽為“全球央行”的金融穩定委員會(FSB)發布的最新統計報告顯示,中國“影子銀行”規模為0.4萬億美元﹔而據海通証券測算,我國“影子銀行”規模大致在28.8萬億元人民幣。

  記者了解到,各地對小額信貸公司的監管在地方金融主管部門,對典當行、拍賣行的監管是在地方工商局,對大型融資擔保公司的監管在銀監部門,還有一些“影子銀行”在從事金融業務時,尚沒有明確的監管部門。監管工作不僅協調成本高,也存在不少空白區域。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銀行人士告訴記者,在收緊銀根、對銀行信貸額度進行限制時,很多銀行將貸款轉成被信托公司打包的金融產品,被輕度監管的信托公司,再將資金投資於高風險地帶,比如股票、房地產等,這就將風險引入了銀行領域。

  南開大學金融學系副教授張尚學認為,從宏觀上講,“影子銀行”快速發展,銀行表內信貸已不能全面反映社會的資金供求狀況,由“影子銀行”創造的流動性並非中央銀行所能直接控制,對貨幣政策的理論和實踐帶來了巨大挑戰﹔從微觀上講,以往通過差別化的貸款政策,可以實現較好的行業調控目的,如今銀行不貸款,仍可以從信托、銀行理財、民間借貸上找缺口,使行業調控的效果大大弱化。

  金融監管亟待優化調控手段

  張茉楠說,金融領域的趨勢是全球資本自由流動,國際上金融監管的大方向也是協調合作。因此,我國的金融監管不能區域割裂、行業割裂,必須加快成立金融領域的總協調部門,形成“一通到底”的金融監管體系。

  中央財經大學民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壯認為,目前我國銀行、証券、基金、保險的業務交叉越來越多,逃避監管的方式層出不窮,這些機構卻分屬於一行三會分別監管,政策協調難度會越來越大。這樣的監管現狀亟待優化,以確保不留監管空白。

  陳穎認為,在“影子銀行”規模膨脹的環境下,政府通過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時,應做到統攬全局,統籌好銀行、信托、証券等各個行業,而不要出現政策缺口,確保宏觀調控的有效執行。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建議,調控過程中還要注重監管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統一。比如,2013年信托產品面臨約3.2萬億元的到期,如果採取較大的清理力度,則會導致企業融資量的下降和貨幣環境的趨緊。半月談記者 徐岳 鄧中豪

(來源:半月談)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