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改革不能成为变相涨价的幌子--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滚动

市场化改革不能成为变相涨价的幌子

2013年04月17日07:48    来源:中国证券报    手机看新闻

  在市场化改革发出提速信号的同时,近期一系列涨价措施和预期不断困扰民众。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出,市场化改革方向不能动摇,但千万不要成为垄断行业和部分利益集团趁机“狮子大开口”的理由。需要认识到,市场化改革不仅仅是价格机制改革。除逐步理顺价格机制,还需同步推进破除垄断、投融资体制、金融市场、政府审批职能、市场准入与淘汰等多方面市场化改革举措,避免形成新的资源错配和利益失衡。

  在油价改革向市场化迈进一步后,气、水、电价格机制改革都已提上日程。尽管发改委出面否认天然气将涨价的消息,但已有多地酝酿开听证会上调燃气价格的消息传出。此外,铁路改革可能引发票价上涨,北京出租车可能将涨价,景区门票纷纷涨价,微信也被官方证实可能收费。纷纷扰扰的涨价信息给民众通胀预期蒙上一层阴影。

  应看到,在传统能源稀缺和节能减排重任下,理顺价格机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毋庸置疑。实际上,正是由于担心涨价引发不满和通胀压力,价格改革曾多次被提出,又多次被延迟,其结果是加剧经济结构失衡和节能减排困难。

  但同时不能错判改革目前所处的背景:一是长期扭曲的价格信号压力如在短时间内集中释放,其影响需衡量,应考虑渐进改革思路;二是目前亟待推进价格改革的领域多数存在于垄断程度较高行业,改革不能只从价格着手。

  例如,天然气价改将从目前的“成本加成法”改为“市场净回值法”,实际是从终端倒推出前端价格,消费者承担价格风险,之前的环节利益得到保障。与发达国家分业经营不同,我国在勘探开采、长输管道、储气库、城市管网的许可证可兼得,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模式。目前上游开采和管网建设由“三大油”垄断,不少城市销售集中在一家运营商,改革后涨价压力很容易形成。

  再如,北京出租车运营牌照受严格控制,数家大企业长期垄断市场,因而北京出租车数量十年间变化不大,随着城市扩张,车少人多催生涨价是必然结果。

  同样的问题存在于不少涨价品上。也正是由于涨价行业的特点,涨价受益者可能仅仅是数家行业巨头,而不是一线的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者。

  从2005年至今,油价多次上调,城市汽油价格已翻一番。但油企与下游行业利润分布并未更加平衡。如上调资源品价格没有很好地发挥节能减排和结构优化作用,历经8年仍与改革推出时的目标有很大距离,那么应该反省的是改革推进的路径和措施。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市场化改革目的是通过市场竞争发现真实价格,能让资源自由流向价格高的领域,从而提升效率。如果各种涨价,既不能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吸引资金流向这些行业,也无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那就值得深思。价格改革是市场化改革组成部分,但不是先决条件。实际上,成功的价格改革不是脱离其他改革独立实现的。

  类似我国价格改革的发达国家价格监管重构主要走两条路径。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在1975年后改革政府职能,通过一系列法案,放松对航空、铁路、公路、能源、银行、电信和有线电视等领域监管,进行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提高政府监管效率。在强自然垄断领域引入价格上限监管、社会契约制度等激励性价格监管模式。这实际与目前我国的机构改革、简政放权类似。

  另一种是英国、日本及一些欧洲国家的经验,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民航、电信、电力、天然气、自来水和铁路等公用事业领域进行大规模私有化、民营化,寻求以市场方式提供公共服务,鼓励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这与我国目前鼓励民间投资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些例子证明价格改革要依附市场化改革这一系统工程,不是单纯靠涨价实现。对目前我国市场化改革来说,要树立明确的改革方向和预期,有合理的时间顺序安排。例如,破除垄断、改善民间投资环境是当前众多矛盾的症结,应成为所有改革重中之重。

(来源:中国证券报)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