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流动性管理
央行不放水“钱紧”或持续
专家认为,影子银行去杠杆不可避免,资金“寒流”将传导到各类融资工具
6月3日- 24日 shibor走势图(数据单位为:%)数据来源:Wind资讯
虽然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周一大幅回落,但银行间市场的资金紧张仍未有效缓解,国家开发银行和3家企业24日宣布推迟金融债和中期票据发行。
即便如此,央行仍在周一午间发布公函,要求商业银行按宏观审慎要求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在市场流动性出现波动时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在上周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议上,央行即要求商业银行改变流动性永远宽松的预期,加强各类影响因素的研判,改进自身流动性管理,大行还要发挥好市场稳定器作用。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在周一的公函中,央行表明了认可流动性总体合理的态度,重申强化流动性管理,这些都给市场释放了明确的“不放水”信号,金融机构必须依靠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和控制信贷过快扩张等方式加强流动性管理。
专家判断,受7月初准备金补缴、外汇占款增长回落、税款清缴、贷款多增和理财产品集中兑付等影响,未来几个月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仍将较为紧张。而且,这次紧缩力度较强,可能会有一个持续效应,将影响到未来两个月的社会融资总量。
央行
强化流动性管理
周一午间,央行公布了一份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这份文件签发于6月17日,下发给央行系统分支机构,各政策性银行及商业银行。
央行称,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但由于金融市场变化因素较多,且临近半年末重要时点,客观上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央行发文要求,各金融机构要继续认真贯彻稳健货币政策,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继续强化流动性管理,促进货币环境稳定。央行要求商业银行,按宏观审慎要求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在市场流动性出现波动时及时调整资产结构。
央行要求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形势,加强对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做好半年末关键时点的流动性安排。商业银行应针对税收集中入库和法定准备金缴存等多种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提前安排足够头寸,保持充足的备付率水平,保证正常支付结算;充分估计同业存款波动幅度,有效控制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在加强自身流动性管理的同时,还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央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央行要求,各金融机构要统筹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等经营目标,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合理把握一般贷款、票据融资等的配置结构和投放进度,注重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避免存款“冲时点”等行为,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市场中很多人士,包括社会各个方面对这个比较关注,央行发函想澄清一下,让社会各个方面都了解央行对银行流动性所持有的观点和态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总体上,央行会保持一种稳健的趋于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因为历史证明,每当中国流动性过盛时,就会导致经济结构更加不合理,大量资金投到一些过盛、泡沫领域中去。保持稳健相对中性货币面对深化改革,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有帮助。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此前在6月19日,央行召开了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议。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在会上表示,银行要改变流动性永远宽松的预期,加强各类影响因素的研判,改进自身流动性管理,大行还要发挥好市场稳定器作用。
对于未来的政策取向,她表示,要正确把握好未来宏观政策。未来经济中的问题已不能寄希望于扩张政策解决,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变,既不会宽松,也不会收紧,并着重围绕“稳定政策、优化结构、提升服务、防范风险、深化改革”五个方面展开。
市场
“钱紧”或持续
由于央行此前的窗口指导,6月24日,银行间市场利率大幅回落,恐慌性情绪明显消减。6月24日,6个月及以内的Shibor利率全线回调,隔夜、1周、2周、1月品种较上一个交易日回调200.30、123.20、147.70、234.30个基点,3月、6月品种各回调6.60、1.41个基点。但与此前正常水平相比,利率仍然较高,利率倒挂严重。1个月以内的短端利率均在6.7%以上,而3个月至1年期的利率均在5.0%-4.1%之间。
同时,由于市场资金紧张,多家机构暂停债券发行。国开行24日公告,推迟原定于25日发行的4期金融债,总计发行规模不超过200亿元。上海申通集团24日公告,将原定于2季度发行的60亿元中票推迟至3季度发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24日公告,将原定于2季度发行的50亿元中票推迟至3季度发行。斗山工程机械24日公告,将原定于2季度发行的6亿元中票推迟至明年1季度发行。
“到6月底,同业拆借利率可能还会维持在一个相对高的位置,仍然会在5%以上。过了6月底到7月初,季节性资金紧张情况会进一步缓解,同业拆借利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到5%以下。”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不存在全面流动性危机,不存在所谓全面性钱荒,主要是临时性、季节性、期限错配的问题,期限错配问题也只是在一些部分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存在,主要大的银行不存在钱荒问题。
“周一的函还是一个提醒,上周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公告里也讲到预调微调,暗示了整体性的货币政策趋紧,这不是短期的。”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对记者说,这次紧缩来得特别快,紧缩力度也特别强,所以后面可能会有一个持续的效应。
石磊判断,流动性可能偏紧两三月,而且流动性偏紧不仅是银行间市场或货币市场,因为现在基本所有工具都被视为和影子银行相关的融资工具,都受到非常明显的加强监管,所以会影响未来两个月左右社会融资总量,实体经济感到流动性紧缩和利率上升会较快。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判断,短期看持续的银行间市场高利率将紧缩融资条件,影响经济增长,甚至带来局部金融风险。货币当局不会坐视利率飙升,会相应调节以促进利率回落。但这次不会是简单回归原状的情形,未来几个月流动性较今年前4个月有所收紧,使整体融资条件比早前预期紧。
不过,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应该不会持续紧缩下去,央行要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出现。
向松祚表示,央行未来要更多利用流动性管理手段尽可能让同业拆借利率平稳运行,然后让同业拆借利率反映真实经济资金需求,而不是反映银行等金融体系短期波动。
目标
严防影子资产风险扩大
实际上,央行出手加强流动性的调控意在控制金融机构放大影子资产。在过去几年中,大量的资金在银行体系内空转。
“在利率市场化推进的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始追求高盈利和高回报率,利用信用扩张、提高杠杆去追求更高的回报,大家都在玩钱生钱的游戏了。”李迅雷认为,目前大量货币在空转,地方政府举债拆东墙补西墙,企业用得到的低息短贷买高收益产品。
不过今年以来,央行和银监会对金融系统性风险都尤为重视,包括清理理财产品资金池、收紧银行同业业务等。
摩山投资董事长严骏伟认为“银行创造出买入返售业务,把信贷业务变成资金业务,把用于同业拆借的资金变成影子资产锁死,央行越放水,越被影子资产锁死。清退买入返售资产,释放同业现金流,金融市场资金就会全面宽松。”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表示,受银行间地震影响,再加上资本外流,商业银行开始收缩表外资产,票据和理财市场会受到冲击。这不仅影响银行类机构,还会影响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其他一些深度介入票据和理财市场的机构。
“原来很多理财产品有资金池,资金是短期的,但是可以用来被支持长期的融资。理财产品里有很多非标准产品包括信托产品,当信贷政策收紧的时候,很多银行自己的资产不能用资金池融资,需要更多额外的资金比如说存款来融资,这也是导致近期资金面突然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研究主管、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中国要实现金融市场的正常化,首先应该使金融市场的杠杆率下降,其次,就是要允许理财产品、信托市场违约,警示投资者风险,使得利率风险溢价的定价从原来的低定价变成正常定价。”
中金公司认为,在相对偏紧的流动性环境下,影子银行去杠杆不可避免。长期看,这有利于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并缓解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对实体经济的挤压。但短期可能增加经济下行风险和理财产品违约风险。货币政策需要在长期风险和短期风险之间保持平衡。(记者 刘振冬 赵东东 蔡颖)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