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简称“PE基金”)作为一种投资于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本,不仅是改变产业格局、促进中国当下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也是投资者创造财富的工具,是改变财富分配格局的重要因素。2012年到2013年受一系列因素影响,PE股权投资行业将进入洗牌阶段。
廖梓君 君盛投资创始合伙人
中国PE时代回顾
PE(私募股权投资)这个舶来品在七八年前还只是被少数中国人所知。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5年,这个阶段主要外资PE机构大显身手、占主导地位,如TPG、凯雷以及高盛、摩根士丹利这些外资投行的直投部门。这些专业的PE机构成功分享到了中国经济崛起、企业高速成长的硕果。而中国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则在一个很初级的摸索阶段。
由于中国大陆资本市场缺乏完善的退出机制,众多本土PE投资机构走过了一个非常漫长痛苦的摸索阶段,能够熬过2006年还没有关门倒掉的本土机构是行业中的幸存者,幸存概率大约不到5%,幸存者对2006年前严酷经营环境的窘迫应该还有记忆。
直到2006年始,中国PE行业迎来一个崭新的分水岭。包括有限合伙法的颁布实施、中国A股市场重启IPO、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推出等等举措,伴随着全流通时代的来临,为中国私募股权基金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基础,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本土PE投资初现曙光。
从2007年到2011年,在中小板、创业板所形成的巨额财富的造富神话迅速蔓延下,PE投资行业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初期阶段,无论是PE机构数量,还是管理规模,均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与行业迅速发展相伴的是参与者蜂拥而入,良莠不齐,哄抬价格,争抢项目。一方面是PE管理机构自身业务积淀跟不上规模的急速扩张和发展,许多PE管理机构风险意识单薄、投资管理水平粗糙、漏洞百出;另一方面LP投资者面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PE管理公司,一时也眼花缭乱,难以分辨孰优孰劣,这些都导致整个PE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在超常规发展迅猛的同时,伴着大量投机者无序涌入、野蛮生长、乱象丛生。
在2006-2012年初这个阶段,稍具规模的本土PE股权管理机构基本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本着规模快速扩张的原则,大量招募人员,队伍迅速扩大,在各地的项目资源上迅速铺开;另外一类则坚持稳健发展的道路,注重项目投资的质量,仔细甄别,尽力防范风险。这两种发展模式方法各有优胜之处。由于PE 股权投资的长期性特征,如何判断哪种模式更适合中国本土国情还尚待时间的检验。前者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扩大资金管理规模和队伍人员,建立项目网络,以规模打响品牌,这些具有本土生长特色的方法其实有很多值得后者去学习和借鉴之处,例如:如何高效招募培训新生队伍、如何快速建立项目网络资源、如何快速整合银行资源募集资金等等;而后者往往是由从业时间长的团队构成,过往的投资经验让这类PE管理公司拥有了深刻教训和认识(见本人14年前拙文——《证券市场导报》之“我国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999年10月期号)。正是由于认识到了PE产品具有超额收益的另一面——高风险的存在,因此始终坚持把风险管理放在第一位,对每个项目严格尽调。这种对LP投资者交付的资金尽心负责的态度和专业严谨的管理风格是奠定PE管理公司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
重要分水岭
中国本土PE股权投资行业在历经了最初的艰苦探索和行业爆炸性的增长之后,伴随中国宏观经济增长放缓,2012-2013年是PE股权基金行业的一个新的重大转折点,行业即将进入严峻的洗牌阶段。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型和升级的结构调整阶段,结构调整必然导致经济增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放缓。受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大量质地一般的企业都会日子更难过、利润下滑。在即将来临的PE行业拐点期,那些前期风险意识淡薄、冒进投资的PE投资机构会在2013-2014年遭遇明显的投资损失,投后管理任务更加艰巨(有的PE机构干脆就根本没有投后管理),也会面临众多LP投资者的投诉压力;那些前期投资风格稳健、风险控制得当、重视投资者利益的机构就会脱颖而出。与之相伴的,国内的LP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众多发达富裕地区的一些个人LP投资者,通过不断学习和切身体会,也慢慢变得成熟和理性,开始对各类PE管理公司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开始寻找适合自身投资风格的PE管理机构。
来自PE管理公司和LP投资者两方面的成熟变化,将使得2012-2013年这段时间成为中国私募股权行业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行业大浪淘沙在即。行业洗牌结果将遵循“二八定律”,少数有品牌、风格稳健的PE管理机构会脱颖而出,吸引诸如保险资金这些有实力的机构成为他们的LP,继续做大做强。而那些冒进投资、不能持续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PE管理公司则会被市场淘汰,黯然退场。
PE行业的拐点不仅仅意味着投资机构数量和格局的变动,更意味着投资管理方式的转变,会更加趋于理性和谨慎。君盛投资认为,未来资本市场一定会继续理性回归,证券二级市场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来寻找到一个新的估值平衡点。那么会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达到平衡呢?我们认为资金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只有当它在实体经济的收益和在资本市场的收益水平相当时,才能达到相对平衡。
目前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市盈率估值仍旧过高,现阶段的高估值使得PE基金和券商获利丰厚。投资重在看未来,从长远来看是难以持续的,未来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估值还会继续调整,再下一城。不要单方面心存侥幸,以为被投资企业3年后上市时还会有今日的二三十倍市盈率。因此今天的投资需要以更谨慎的退出套现预期来对拟投企业进行预测。从去年开始我们君盛公司内部都是以未来的12~15倍市盈率做退出预测基准点。在确保LP投资者投资回报的前提下调低未来退出估值,意味着要对被投资项目自身的业绩增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甄别挑选出优质项目,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更加挑战一个PE管理团队的耐心,因为要付出加倍的体力和脑力。无论是我们PE管理机构也好、是LP投资者也好,对投资回报的预期也要从几年前一个项目动辄六七倍的收益水平回落到一个正常水平。作为一种长期投资产品,PE私募股权投资回报率能够做到年复利(IRR)在25%就已经是相当优秀了。
在PE迅速发展时期,规模急速扩张的冒进投资或许可以在经济高涨的周期里顺风顺水、斩获颇丰。但是从业者必须直面一个严酷现实:PE股权投资产品周期一般都在4~6年之间,这意味PE产品在存续期间一定会历经宏观经济周期和证券二级市场周期的波动。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但高风险不一定带来高收益,缺乏理性的冒进投资,用投资者的资金去冒险,在即将来临的2~3年PE行业转折期将面临严峻挑战,再叠加上国内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和证券市场估值下调的共振因素,会雪上加霜。作为从业人员,要明白信任是建立在受托者小心翼翼和谨慎专业基础之上的!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拿投资者的资金去冒险!
经济转型推动力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应当如何定位?市场则更多地把它看成是一种高回报率的金融产品,甚至被某些人批评是金融机构和富人利用中国证券市场高溢价发行牟利的工具,事实上,私募PE股权投资基金的价值和意义对中国经济转型推动意义深远。PE私募股权基金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在中国经济面临转型的时期,集合了从传统产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财富,用市场化的方式把它汇集成金融资本投入到新兴产业中,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就像华尔街的影响力超越了国界,引领世界经济一样,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发产生的巨大力量,在推动经济增长上往往比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更为高效。引领产业发展的是金融资本的力量。要推动中国的经济转型、新兴产业发展,新兴的私募股权基金不可或缺。在海外,依托PE私募股权资本,创造了美国硅谷新经济奇迹,诸如谷歌(微博)、亚马逊(微博)、facebook等等公司在多轮PE股权资本的推动下,迅速成为市值过千亿的产业巨擘!PE股权资本推动产业发展在亚洲最成功的复制版是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占地面积约6.53平方公里的新竹工业园区,其GDP产值竟占整个台湾地区的27%左右!
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变革和机遇的时代,未来十年,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各行各业都会涌现出一大批高成长性的企业,需要大量的私募股权基金来参与助推这些优秀企业的成长,通过PE 金融资本的助力,一大批优秀的代表性企业将成为大陆资本市场的新兴力量!在这波澜壮阔的进程中,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仅用市场的手段高效率地完成了资源优化配置,还让大批的创业企业家们能够去完成他们本来根本无法完成的事业。
我们何其有幸、恰逢其时,能够通过在PE股权领域深耕细作,参与并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助推优秀民营企业的成长,同时让我们的LP投资者成功分享到新经济的发展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