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中国出口增速回落之时 结构转型悄然发生--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研究院特约顾问>>沈建光>>投资观点

沈建光:中国出口增速回落之时 结构转型悄然发生

来源:和讯网

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贸易争端加大、早前人民币大幅升值、更加重视环境保护等原因,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继续放缓,基本符合预期。上半年,美国、欧盟、日本三大发达经济占中国出口总额为42.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个百分点。
2013年02月05日17:18        手机看新闻

  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贸易争端加大、早前人民币大幅升值、更加重视环境保护等原因,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继续放缓,基本符合预期。同时,进口增速也出现明显下滑态势,显示国内经济疲软的态势。这也说明,出于对硬着陆的担忧,进一步的政策放松或将可期。而在出口增速回落之时,中国出口的结构转型正在悄然发生。

  6月进口快速回落证实国内需求继续放缓

  由于海外需求疲软,6月中国出口从5月的15.3%放缓至11.3%,符合笔者早前预期。欧盟经济进一步恶化,导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出口下降了0.8%。相比之下,对美国出口同比上涨13.6%,美国取代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然而,上半年,美国、欧盟、日本三大发达经济占中国出口总额为42.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个百分点。

  6月进口从5月的12.7%下滑至6.3%。进口下滑超出预期,也使得当月贸易顺差达317亿美元,为三年来的新高。进口增长放缓主要与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和疲软的国内需求相关。一方面,全球经济低迷导致铁矿砂、钢材、铜、铝和大豆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下跌。另一方面,国内需求放缓,也使得进口量出现减少,6月铜进口量比5月环比下降18%,原油进口量比5月下降12%。。

  当然,上升的贸易顺差改变了人民币贬值的预期,预计2012年底,人民币兑美元至多升值3%。然而,疲软的国内需求表明,本周五(7月13日)即将公布的经济数据,包括二季度GDP等或许同样令人失望。笔者认为,对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可能导致决策层进一步采取措施。未来松动的政策或有一次降息与两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同时,政府将通过稳投资以稳增长:1)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支出;2)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重点行业;3)放松对地方政府投资平台的限制。

  中国出口放缓的因素

  中国出口放缓与全球金融危机、特别是欧危机越演越烈密切相关。同时,中国自身经济结构转型、劳动力成本提高、贸易条件恶化、人民币大幅升值、频繁的贸易纠纷等因素,也使得中国低成本制造中心的优势渐渐褪去。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下滑。一直以来,中国享受着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好处,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出口开始腾飞。加入WTO以后七年中,中国出口年平均增速27.3%,远高于1995-2001年12.4%的平均增速。然而,2008-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却导致中国出口环境不断恶化,增速一度转为负值。如今欧债危机不断升级,全球经济短期内很难有起色,这使得笔者预计,至少在2013年以前,净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仍将偏负面。

  劳动力成本上涨已经具有趋势性。2007年,中国便出现了刘易斯拐点,传统劳动力由过剩到短缺,导致劳动力工资需要通过不断上涨以实现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这两年,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工资大幅增长。特别是,深圳,北京,上海的最低工资分别上涨了36%、31%和29%。而制造业企业为获得劳动力,不得不同时上调工资与福利,导致制造业企业工人工资明显高于最低工资标准。

  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为应对金融危机,发达经济体相继实行了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商品和原材料价格普遍上升,这也间接带动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显著增加。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带动中国制造商生产成本的提高,但由于与其他低成本国家竞争激烈,出口价格很难迅速上升,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如果将2004年6月定为基数100,2010年贸易条件下降到了92,而2011年则继续下降至88.5。

  人民币升值侵蚀利润。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已升值30%,这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了很大挑战。2011年9月由香港贸易发展局对在内地发展的港商发起的调查显示,多于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在全球经济前景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成本增加可能会丧失部分海外客户。

  劳动密集型出口面临挑战,中国出口结构升级悄然启动

  低端劳动力工资上涨,使得中国制造业工资水平已经显着高于东南亚等国家,低成本竞争力正在不断减弱。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是每月378美元,高于印尼的每月144美元,以及泰国的每月263美元。这也导致中国部分低端劳动力产品被这些地区取代。例如,尽管2010年,中国鞋类出口在世界占比接近40%,但东盟的出口份额已从2009年的8.6%上升到2010年的9.1%。纺织品方面,中国占世界纺织品的出口份额为32%,但南亚的份额已从7.6%上升到8.5%。

  在美国,抢占中国制造份额的不仅有东南亚、南美洲等国家,也包括很多美国制造的产品。这与高油价以及美国就业的刺激政策都密切相关。一方面,较高油价加大了航运成本,跨越半个地球把原材料运往中国,再把成品跨越半个地球运往美国,加上运费后其价格优势已经得不偿失、为了节省成本,美国市场上的散装产品,如纺织品,纸张,金属等,开始选择在墨西哥生产,而欧洲也逐渐转向东欧生产为主。

  成本增加使得中国制造将不得不转向高附加值产品以获得较高回报。可以看到,在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出口结构升级过程已然开始。今年上半年,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同比增长10.5%,高出去年同期9.2%的水平,占口总值的57.7%。而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增长7.7%,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19.5%,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

  从年度数据来看,近十年来,中国机械和运输设备占出口比重已从2000年的35.6%提高到2011年的47.6%。而美国进口的机械设备中,来自中国的份额已经从2000年的6.5%稳步提升到2011年的25.7%。中国已逐步取代了韩国和日本,成为美国的主要机械产品供应商。当然日韩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也是部分原因。

  另外,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也是个机遇。数据显示,巴西、俄罗斯的机械和运输设备来自中国的份额分别从2000年的2%、1.3%上升到2010年的16.7%,11.8%,显示中国机械和运输设备出口在新兴经济体中的空间较大。

  同时,出口转型升级与外商的技术支持密切相关。2010年,外资企业在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占比为83%。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占比高达68%。因此,外国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产品外包直接将中国改造成为了全球高科技产品制造基地。

  尽管依靠外商投资,中国对于发达经济体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已经比较强劲,但对于外商直接投资能何种程度上实现技术外溢,颇有争议。而且未来拉动出口需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因此,未来中国需要渐渐减少对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国外技术的过度依赖,加大对创新和人力资本的投资的支持,自主创新,建立更多海外营销网络,更多直接投资和收购以提升产业链,以期早日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责任编辑:达昱岐、贺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