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运营商来了 先驱者牺牲换来生存空间--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虚拟运营商来了 先驱者牺牲换来生存空间

2013年02月17日07:29    来源:文汇报    手机看新闻

  >>>>移动虚拟运营商

  虽然早在1999年,国际上就出现了移动虚拟运营商(MVNO)的概念,但是对于移动虚拟运营商的定义,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说法。

  不过现在的普遍观点认为,只要具备三个条件:1)没有无线频率资源,必须租借或接入移动基础运营商的网络;2)能提供移动通信服务;3)拥有自己的品牌,就是移动虚拟运营商。通观工信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全文,虽然其中完全没有提及移动虚拟运营商一词,但是因为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现在外界普遍认为移动业务转售商,就是虚拟运营商。

  移动虚拟运营商,一个多年被人遗忘的名字,如今再被提及,又回到人们关注的中心。

  日前,工信部公布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决定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不拥有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企业将能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手中购买移动通信服务,重新包装成自有品牌再销售给最终用户。未来,用户要使用移动通信服务,没有必要非去移动、联通、电信这三家运营商办理,用户将能选择其他的运营商,比如说苏宁、国美、迪信通……

  移动虚拟运营商在海外

  运营商用户数约1亿人,仅占全球移动通信总人数的2%,地位无足轻重……但在电信业发达的欧洲和北美,虚拟运营商拥有约10%的市场份额。

  虚拟运营商在电信发达地区发展较好,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政策的大力支持。欧洲各国的经验表明,政府对虚拟运营商的支持力度越强,该国虚拟运营商市场份额越高;二是发达国家基础运营商有充分利用其过剩网络容量的动机。

  先驱者牺牲换来生存空间

  移动基础运营商前期基础网络资源建设投资巨大,回收期长。如果不用建基础网络,采用租赁的方式进行移动业务运营,这未尝不是一种聪明的想法。于是,1998年,这种运营模式,首先被挪威一家叫做Sense的公司所发现并使用。

  当时,Sense公司瞄准了北欧的移动通信国际漫游业务,雄心勃勃准备从北欧国家移动运营商手中租借到所需要的容量来提供多国移动通信业务。结果,由于当地的主导运营商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目的,不愿意与之合作,Sense通信公司未能建立运营体系并与之在市场上展开竞争,提供业务时间一再推后。Sense转而寻求管制帮助,将公司的生死压在了管制机构干预上,但是结果未能如愿,最终只能宣布破产。

  不过Sense的牺牲是具有意义的,后来者们都应该感谢它。1999年之前,欧洲大多数国家的管制政策都严厉限制移动虚拟运营商的发展,但Sense公司破产后,管制机构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此后市场管制政策发生了变化,多个国家允许MVNO进入移动通信市场。比如瑞典,从2000年5月起,要求移动运营商必须把空闲的网络容量出售给申请购买的MVNO,法国政府也认为,MVNO能够增加市场竞争,提高用户的价值,降低网络重复投资。

  专注细分市场MVNO蓬勃发展

  随着管制部门态度的转变,MVNO市场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其中的佼佼者,就是诞生于英国的Virgin Mobile (维珍移动)。

  1999年底,维珍移动正式以MVNO模式,在移动通信市场上开展与基础移动运营商的竞争。依靠维珍集团强大的市场和品牌优势,短短数月之内就发展了30万客户。之后,维珍移动又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与当地的移动网络运营商开展了类似的合作,复制其在英国本土的成功模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维珍移动成功的秘诀,一方面是因为维珍本身就是公众认知度很高的品牌,同时它又从不同的角度细分市场,然后又采取不同的策略。维珍移动专注于年轻用户,将用户分为:体育爱好者、文艺爱好者、旅行者、家居者等数类,根据不同用户群的不同需求分别提供标准服务和特别服务。

  维珍移动的成功已成为MVNO的典范,目前很多成功的MVNO都是专注于细分市场,这种策略也使MVNO能避开同强势运营商的正面交锋。比如美国的LifeComm公司,它专注的目标是40岁至65岁的医疗应用群体,将涉及健康、保健和健身的移动医疗服务捆绑到手机平台上,实现3G网络的医疗保健应用。举例而言,LifeCOMM手机具有实时监测血糖的功能,使糖尿病人的医护者和亲友可以实时知道病人的血糖状态。

  目前,全球共有700多家移动虚拟运营商,其中大部分位于欧洲、北美等发达地区。其中欧洲国家相关业务开展最为广泛,全球MVNO数目最多前五个国家,全部集中在欧洲。

  不是对手可以做朋友

  在很多人看来,基础运营商向MVNO出租自己的网络,是在"引狼入室",没事找事,使得自己的竞争对手增加。

  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由于其移动用户渗透率基本接近饱和,多数基础运营商、特别是在其区域的弱势基础运营商出现大量过剩网络容量,与虚拟运营商合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其资产利用率,另一方面也能帮助自身获得更大市场份额。所以,基础运营商们也对MVNO持欢迎态度,这点在美国市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美国的MVNO尽管存在了十几年的时间,但并不像欧洲市场那样生机勃勃。不过从去年开始,MVNO在美国市场开始火热起来,究其原因,原来基础运营商是幕后推手。

  从2010年,美国的主流运营商AT&T、Sprint、Verizon等都开始兴建商用LTE网络,忙得不亦乐乎。这是新一轮的竞赛,频谱资源费用、网络建设费、终端补贴,都需要运营商们向LTE上大量砸钱。这让Sprint、T-Mobile等实力稍弱的运营商感到吃力。因此他们改变了对MVNO的态度,希望借助MVNO的力量壮大自身的势力。

  Sprint是美国第三大运营商,它对MVNO的态度就相当友好,在合作中仅对MVNO能够销售的手机进行一些限制。比如,某一款明星机,Sprint先独家销售一段时间,然后再让MVNO们开始销售,这种条件其实并不过分。

  韩国、日本也是如此,SK甚至在去年向MVNO开放了自己刚刚商用不久的LTE网络,NTTDoCoMo也是在去年,向互联网服务商IIJ转售网络,允许后者提供LTE数据服务。

  虚拟运营商在中国

  工信部公布《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后,"虚拟运营商"这个被业界遗忘多年的名字,重新被人提及。

  早在十余年前,虚拟运营商在国内就出现了萌芽,但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这种运营模式最终没有存活下来。现在政策放行,这不仅给民间资本进入电信领域开辟了通行道,也将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服务体验。

  润迅探索“虚拟运营”之路

  "大概十几年前,有一家叫润迅的公司,同广东移动有过合作,以比较低廉的批发价从广东移动拿来资源,然后自己再去拓展用户",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介绍,虚拟运营商在国内其实并不是陌生事物。

  做寻呼业务起家的润迅被认为是国内虚拟运营市场最早的探路者。1996年左右,润迅与广东移动签订了GSM销售代理协议,协议期7年,在深圳、广州等城市推出广东全球通GSM138、139的10万个号码的代理业务。为配合此项业务的推出,润迅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GSM业务管理、计费系统平台的建立、分销网络的改造,营销队伍的转型培训、开出了专用客服热线。良好的品牌及充分的组织与物质准备,加上恰当的营销策划,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润迅所代理的十万个GSM号码销售一空。通信费方面采取长途电话费归润迅,市话费与广东移动分成的模式。

  对比工信部日前公布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租借基础运营商的网络、建立了自己的客服系统和计费系统,润迅就是一家不折不扣的虚拟运营商。但是7年合同到期后,移动方面未与润迅再续签。润迅在国内的虚拟运营之路就这样结束了,"有政策方面的因素,也有企业内部的问题",阚凯力表示。

  维珍差点“推开大门”

  不仅是国内的企业,国外的企业也曾试图通过虚拟运营的方式,在中国通信市场分得一杯羹,但是最终未能实现。

  看到工信部正式发文放开移动虚拟运营市场,刘羽有些感慨:如果10年前选择打开虚拟运营商大门而非关闭的话,现在的通信运营市场将更具活力。刘羽是NRI(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顾问,不过10年前他差点推开了国内虚拟运营市场紧闭的大门。

  维珍移动是国际上最为成功的虚拟运营商,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2003年底、2004年初,维珍移动也曾试图在中国开展虚拟运营业务,并同国内某家运营商展开了商务谈判。刘羽当时是维珍中国的商务拓展总监,专门负责与运营商谈判的事项。

  "当时考虑到政策风险,我们和上海这家运营商谈判的时候,是希望成为品牌转售商,没有直接提虚拟运营商,实质上没太大差别",刘羽说道。谈判后双方达成一致,不单独使用维珍的品牌,而是使用联合品牌,针对的人群是青年人,"就像移动的动感地带"。而且根据谈判结果,维珍自己搭建计费、客服系统,并使用特定号段开展业务。签订合同后,维珍方面开展了大规模人员招聘,"当时已经招聘了200名左右"。

  不过这项合作最终还是没有成功,"这家运营商的集团公司担心政策风险,还是叫停了。"虽然合同在手,维珍还是无奈退出了中国市场。

  突破就在今朝

  工信部发布《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后,业界人士预判,虚拟运营商牌照,可能会在今年5.17世界电信日或者6月份发放。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表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2013年肯定会发虚拟运营牌照。"

  现在已有包括国美、苏宁、迪信通、鹏博士等在内的众多企业提出了牌照申请,如果能如愿,这些企业将能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服务,竞争实力无疑会得到提升。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虚拟运营市场的放开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呢?

  首先是更便宜的资费。根据欧美经验,虚拟运营商的加入,市场上将有望出现低价通话甚至免费通话服务。这不难理解,因为随着市场上竞争主体的增多,竞争会更加激烈,资费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是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丰富的业务。虚拟运营商的竞争力在于整合和创新业务。"不管哪家企业成为虚拟运营商,都不会仅仅依靠单纯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一定会将自己现有的优势资源加以整合附加其上,在深度加工过程中将创新服务打包向消费者提供。"曾剑秋教授说道。

(来源:文汇报)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