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只能扮演城镇化配角--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房地产只能扮演城镇化配角

2013年03月05日08:54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只有重新界定清楚了房地产的属性,与城镇化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才能够得以有序推行。

  城镇化是今年“两会”最热门的议题,与城镇化相关的提案也最多。日前,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在“两会”间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不是搞房地产,城镇化一定要与农业现代化结合”。应该说,此观点深刻领悟了城镇化的本质要领,亦是中国城镇化进程应有的正确方向。

  可以想象的一幅图景是,城镇化全面启动,全国各地必然会掀起一波房地产热潮。这本无可厚非,但最大的风险在于房地产建设的失控,而罔顾当地真实需求。如今,三四线城市频现“鬼城”,足以印证在很多城市,房地产的库存量已经出现了过剩的局面。

  重新定位房地产属性是第一步。只有重新界定清楚了房地产的属性,与城镇化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才能够得以有序推行。新近发布的“国五条”细则,其中将对二手房征收20%所得税的政策,虽受市场层面讨伐,甚至会进一步推高房价,但此项政策也基本表明了决策层去除房地产投资和投机功能的决心。房地产到了必须完全回归居住属性,从投资品的定位转为消费品的时刻。重新定位房地产在经济上的角色,可以理解为城镇化不以房地产业为主导的必要条件。

  实际上,于民有利、泽被后世的城镇化定然是以人为本的主动市民化。这就需要户籍、就业、教育、养老等多领域改革的齐头并进。其中,又以就业问题最为迫切。而朱之鑫所提倡的“农业现代化”,虽然直接关乎着农民能否实现就业的本地化,但是更为重要的则是发展当地的第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显而易见,这必须重振萎靡多年的实体经济,这也与“去房地产”密切相连。眼下席卷小县城、小乡镇的房地产开发浪潮,不可能长期持续地给农民提供稳定的就业。

  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考虑通过产业转移的路径,来实现农村就业本地化的问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以及“92派”企业家群体(即1992年后“下海”经商者)的形成,都对今日城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大幅度减税,给民资以实业空间自不必说,但最主要的还是让地方政府放弃城镇化等于房地产化的思维。不过,若没有财政税收制度的变革,重新理顺地方和中央的事权财权关系,地方政府定然还会继续死抱房地产主业不放,而不会实实在在地建立起来符合当地特色产业。

  归根到底,过去十年,房地产深度裹挟了中国经济,新十年以城镇化为经济引擎的发展路径,必须让中国经济与房地产深度切割开来。至少,房地产只能扮演城镇化的配角。(倪金节)

(来源:新京报)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