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狄马克的神奇预测激起大家的兴趣,要求我讲讲技术分析,包括一些从来只关注基本面的机构投资者。这个要求不高,但说起来却难。因为技术分析在日本已有300年历史,在美国也有100多年历史,且经历了几代发展。
早期欧美的技术分析都和占星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有人认为易经八卦能预测股市一样。后来逐渐发展起几大流派,比如传统的形态与划线法、趋势线、价格通道、各种价格形态的归纳总结定性,不需要任何理论,市场告诉我们什么就是什么。道琼斯理论和波浪理论的先后诞生标志着一个新的流派诞生:自然规律派,认为股市是人化的自然,其走势也应符合自然规律。这一流派要包括自然规律和早期占星术演变而来的神秘主义相结合的江恩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电子计算机诞生,催生了一个统计流派,通过各种历史数据的拟合,开发出各种指标、模型、程式。今天我们熟知的各种技术指标,大多来自那个年代。
不同的方法、流派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既有惊人的成功,也有错得离谱的失败。其基本轨迹是,伴随某一轮行情而大展神威,又随着这段行情的结束以及后续的失败而落寞。比如,波浪理论大师柏彻特因成功预测1987年10月大股灾名噪一时,随后又因坚持200年牛市结束,步入百年黑暗期而迅速陨落。还有江恩,虽有过神奇预测,但事后证明,大部分是商业策划,包括与媒体勾结进行造神运动。他的儿子更是公开表明,他父亲从操作中赚的钱根本无法满足家庭开销。并直截了当地说:如果我父亲的方法真的那么灵,为什么我至今只能做经纪人谋生?
在各种流派相继成功、失败后,一个市场行为观察流派应运而生。它以“随机漫步”和“混沌理论”为出发点,承认人的大脑无法解读各种复杂信息产生的结果,无法对市场作准确预测,只能通过市场行为观察分析,知道正在发生什么,即将可能发生什么。它的诞生既与金融行为学、混沌与分形理论产生有关,更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繁兴有关。因为衍生品交易不需知道太多、太远,只需或者更需知道现在怎样,我该怎样做。更绝对点说,一个优秀交易员是不需要分析预测的,只需要反应。比如有些投资者只看10天均线交易,股价向上穿越10天均线就买进,向下穿越就卖出。还有著名的“海龟交易法”:价格创20天新高就做多,创20天新低就做空——假如过去20年你始终这样操作上证指数,你的年均复合收益是21%,远远跑赢大盘和一切分析预测系统。
在流派沿革的同时,技术分析有没有用一直是个问题。“百万富翁不用技术分析”,这是华尔街曾经的名言。但老摩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百万富翁不用,亿万富翁用。”因为他长期高薪养着一位“预测大师”。
真正的大玩家不会排斥,也不会轻信技术分析。因为“技术”已界定了它的地位。在战略和策略确立后,解决技术性操作问题。
真正成功的交易者不会因几次神奇的预测就把你当神明,也不会因为总是犯错从此认定这东西一钱不值。交易冠军马丁·舒华兹在柏彻特错到离谱后,依然聘请他当自己的顾问,时常和他通电话,了解他对走势的分析。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交易模式,不会根据你的预测去做买与卖的决断。只是当他的交易模式表明应该做多或做空时,你的分析预测得到了相同结论,他会加大一点仓位,如此而已。所以,不用因几次神奇预测,或是索罗斯也是他的客户,就把狄马克当神明,也不要因为吃了他的药从此就把他贬到一钱不值的地步。就笔者对市场行为观察系统长期研究、开发、应用经验看,这方法和其他方法一样,“有用,但有限,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就像狄马克当年面对媒体责难时说的:“要想预测成功,就得多多预测。”
回头讲大盘2232点反弹的机理:从1949点以来,2088点、2183点、2296点、2332点、2361点几个回档高点,加上最高2444点和最低1949点,平均值就是2236点。这是根据市场行为得出的结论。只是大师的神奇预测加大了反弹速率,但唯其如此,就造成了“集体买入”,使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点买方能量瞬间耗尽。周期大师变成地震大师,这是一般路径。
2345点回调的机理:一是45天均线盖头,没那么容易一次冲过,哪怕后市极被看好。二是2444点到2289点,跌155点;2289点到2369点,反弹80点,反弹比例0.52倍。2369点到2259点,跌110点;2259点到2352点,反弹93点,反弹比例0.85。因此,2444点到2232点,跌212点,反弹0.52倍就是2342点;2369点到2232点,跌137点,反弹0.85倍就是2348点。2342点到2348点之间理应回调。这是1993年江苏徐州一位中学老师告诉我的方法,属于分形理论中分形自相似模式,是市场行为观察结果。
后市预测:由于2345点后的回调完全摆脱了上升对称,1949点以来的上涨行情已演变为一轮平衡整理型行情。平衡区的最高点是2444点,最低点为1949点,其核心点位是180天均线。
(金学伟 作者系上海金耕信息运营总监)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