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到昨天,香港"限奶令"实施已经整整一个月。这一个月,围绕"两罐奶粉"的消息和争论也没有断过。而在深圳香港各大通关口岸严密防控的同时,有个监管的灰色地带,被质疑是"水客走私奶粉的重灾区"。这就是深圳的"中英街"。
中英街在深圳市东部沙头角镇南部,因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和区外商品价差较大,吸引了不少人来购物。也正是因为它的特殊,"中英街"被传为是"限奶令"的漏洞,甚至有说法称中英街"不限奶"。那么,从"中英街"带奶粉通过是否真有特殊政策?对于奶粉的监管问题,沙头角海关又如何回应?
在沙头角海关排队等待过关的队伍延伸到了中英街上,露天里,人们大包小包,不少人都拎着奶粉和尿不湿,见到奶粉,沙头角海关旅检三科工作人员张杰总要多追问几句:
张杰:你带这个证件,没有超过15天。
游客:这个我不懂,真的没来过,我很少这么进来。
张杰:你买这个奶粉又怎么用?
游客:我自己用的。
张杰:小孩多大?
游客:我妹妹的小孩。
张杰:你妹妹小孩多少岁?
游客:两三岁。
张杰:海关规定,间隔15天。现在告诉你一次,下次注意一点,因为你这个八天,还不到这个时间。
说起奶粉,深圳沙头角海关副关长陈志飞说,他要解释和澄清。有媒体说中英街是限奶令的盲区。陈志飞首先强调,在中英街口岸对奶粉的监管和其他口岸完全一致,验放规定也都一样。
陈志飞:比如说罗湖,是自用数量合理原则,我中英街也是自用合理数量原则,有些记者老是问我说具体放多少罐,这个一定要具体的人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说这个游客他是一年都没来过,是15天内第一次来,还是15天内第二次第三次,又或者说今天已经走了几次,这些都会影响我们验放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陈志飞解释,自用合理数量原则不仅中国在用,世界也都通用。这一规定,我国海关已经沿用多年,和香港的限奶令没有直接关系。
陈志飞:奶粉只是我们管理的所有物品中的其中一项,只是因为有个香港禁奶令,让奶粉的问题浮出水面,但实际上我们整个规定里,并没有专门为奶粉定个什么样的规定。
有记者做过实地体验,从香港带回三罐奶粉顺利了通过沙头角海关的检查。陈志飞反复解释,不能把港方的标准套用在他们身上,把两个海关的验放尺度混为一谈。沙头角和其他口岸执行同样的标准,差别在于,在其他口岸进关前,香港海关已经有过一道查验,而在中英街上,没有香港海关的检查。中英街由深港两方共管,香港的货物通过检查站进入中英街,香港又是自由贸易区,从香港出口货物,包括奶粉在内,港方一般不做限制。
陈志飞:货物性质的东西进入中英街,他是不管的,其实包括奶粉。如果说严格意义上来讲,货物性质的(东西)过来,他也不好管,他要管,必须要有他的法令。我们现在所说的限奶令,实际上也不是对货物性质的奶粉进行限制,而是对旅客携带出境才做限制。
除了可以多次往返的区内居民,进出"中英街",有人拿着"蓝证",他们只能一次性往返,有人拿着"黄证",可以多次往返。如果说过去的水客走私,多数都拿着黄证,现在"蓝证水客"成了走私的新群体。
张杰:这个口岸毕竟不是一个很正规的口岸,前边有边防检查,他的证件是通过公安机关批出来的,他这个是拿旅游证,所以现在人流是越来越多。我们现在周边有些工厂倒闭了,或者开工不足,那些水客就把他们那些人全部引进来,他干这个过一次能有七八十块钱。
在陈志飞看来,沙头角海关面临两大难题,首先是中英街的定性。可以说,中英街的管理模式不光是深圳海关的特例,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目前,海关只是把它当做一个非正式口岸的关口来管理。除了定性,水客猖獗,甚至暴力抗法也是难题。沙头角海关拿出的应对方式很具体,最核心的就是利用信息采集系统,以二代身份证为依托,让人员过关信息一目了然。在卡口信息采集区,陈志飞给一位手持蓝证的旅客刷过了身份信息。
陈志飞:如果他之前来过,就会把最近几次的信息排列下来。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很快甄别出验放的尺度,是不是管理的重点,接下来,我们还想把有走私违规记录的人做成黑名单,也做在系统里,当他来的时候,这个人有过什么案底,有过什么之类,这样可以加强管理。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