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企)日子好过了,我内心最担忧的是改革走回头路。”国务院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近日表示。他没有明确指称到底谁想往回走,不过,他反复强调,国企改革其实很简单,就是要以政企分开为抓手,充分发挥市场调配资源的作用,不能让政府审批的手乱动。
李荣融是在自己的新书《遵循规律办企业》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的。该书集纳了他任职期间的100多篇讲话稿,以国企改革为纲,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完善进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国有企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也是世界性难题,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和认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搞好国有企业的路子。”李荣融在书序中说。
2003年春,国务院成立国资委,李荣融出任第一代“掌门”。其时,他已然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20多年来,能改、好改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在以后的8年中,李荣融带领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树规立矩,多有开拓,为国企(尤其是央企)的大发展铺设基石。在其主管国资委的8年中,中国有35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央企营业收入、实现利润、上缴税金年均增长率超过20%。
不管是在职还是离任,李荣融都深感国企发展的内外压力,他在书里书外既为国企发展出力,也为此中体制辩护。
国企改革前提是政企分开
在发布会上,李荣融说,他在国有无锡油泵嘴厂做厂长时,曾经向政府跑过一个项目,光审批就弄了8年。“幸亏当时我们采用的工艺还比较先进,不至于一投产就亏损。”他认为,2002年以前的国有企业体制就是不负责任的体制,谁都想揽权,出了问题谁也不担责。
他还以钢铁调控为例批评政府之手的扭曲。多年以来,粗钢的产量一直是政府调降的对象,可是越调越高,从4亿吨调到了11亿吨,导致严重过剩,全行业在微利和亏损中挣扎。“谁负责?你找得到负责人吗?”李荣融问。
正是有此深刻感受,当记者问及国企未来走向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接下来国有企业改革抓什么,我认为很简单,就是以政企分开为抓手,来检查各个部门。关键看有关政府部门有没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如果老是让审批发挥作用,那就错了,方向反了!”
这是他一贯的态度。4年前的华东六省一市国资工作交流会上,他也曾表示:“《企业国有资产法》正式实施后,各地应该对照它,把已经出台的各项法规好好梳理。不管你授权给谁,政企必须分开,政资必须分开,不分开就埋下了一个腐败的陷阱,这是无数例子证明了的。制度设计不好,就容易出问题。”
李荣融认为,国企机制的改革不能少,不管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要攻克的课题就是公司治理结构,因为以往的安然倒闭,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的亏损,到现在索尼、松下等日本企业出现问题,源头都是公司治理出现了危机。其核心则是董事会的建设,完善委托代理关系,既激励经理人奋力向前,又防止其独断专行酿成大祸。
长期以来,中央企业存在着“有任命没有任期,有职务没有考核,薪酬同业绩不挂钩”的现象。在国资委成立以前,有的企业亏损了,领导却还拿着115万元的工资。这样的结果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对此,国资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考核央企和负责人,尤其是实施了经济增加值的考核,既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又给予足够的约束。
对于央企负责人薪酬,李荣融的观点是“该给的要给”。国企要和民营、三资企业竞争,薪酬水平上不去就会沦为人家的人才培训基地。像中国石化、中国航空等企业负责人的年薪一度不足10万元,中核工业、中国石油等不足20万元,这种激励不足直接导致了人才的流失。为此,国资委成立后普遍提高了央企负责人的薪酬。不过,李荣融也强调,“绝大部分国有企业领导都是党员,还要讲贡献、讲觉悟,履行党员义务”。
国企竞争力来自市场化改革
近些年,国企(尤其是央企)的大发展有目共睹。不过,其根源分析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学者指出,这背后其实是国企获得超国民待遇,主要靠政策保护和市场垄断取得巨额收入,是一种不公平竞争导致的结果。有人还通过经济分析称,如果剥离了国企从政府那里拿到的好处,其实它们的增长是负的。
对于这种批评,李荣融表示不能认同。他认为,现在的体制与过去的老体制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国资委成立后,国家成了国企的股东,企业到银行贷款并没有利率优惠。在市场上,产品也不会因为是国企生产的而更受青睐。如果没有市场经济的的洗礼,国有企业不可能发展这么快,竞争力来自市场化改革。
“市场经济的规律就是优胜劣汰,所以现在的企业成功与否,我认为都是竞争的结果。如果国企发展不好,也得退。这几年并不是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发展很好,也有退出的,如三九集团。”他说。
至于垄断,李荣融更是不同意。他认为,央企的问题不是在垄断上,而是在产业集中度太低上。比如钢铁业,美国、日本和韩国钢铁业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这3个国家钢铁业集中度都很高。2007年,美国前4家钢铁企业占有市场的69%,日本是74%,而韩国更是高达89%。中国前4家钢铁企业仅仅占有市场的35%。
“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国外在重要行业的垄断经营比较普遍。比如石油行业,在世界主要50个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中,76%的是一个国家只有一家石油公司,属于完全垄断型;20%的是一个国家有少数几家石油公司(一般不超过3家),且石油公司都有各自的经营领域,相互重叠的很少。” 李荣融表示,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来看,企业面临的竞争早已突破一个国家的范围成为国际竞争,必须从全球竞争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垄断问题,“要更加重视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反垄断。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本国大企业利益。”
他再次给记者举了波音兼并麦道的例子:1994年,当空客的订货首次超过波音,占市场份额48%(波音为46%)时,波音公司受到了极大的竞争压力甚至感觉到了恐慌,为了形成对空客的更大竞争优势,波音公司提出并实施兼并麦道,美国政府就批准了,因为这本身就是政府意志和国家利益所在。
他还提醒公众,世界上除了中国,没有哪个国家在管理这么大规模的企业国有资产,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不过,李荣融倒是不反对市场竞争。他明确支持,市场中的各种主体应该享有公平的待遇,不能歧视任何所有制性质的企业。“起跑线要拉平。我相信,越公平越精彩!”
国企性质注定承担社会责任
李荣融非常重视国企的形象问题。早在2003年,国资委刚刚成立之时,他就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强调,央企要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提升企业形象。
在其新书中,李荣融坦陈心声:“‘社会责任’这个词很美好,但在国内外争议比较大,有的认为企业唯一责任就是赚钱赢利。有的认为企业还要承担更多的环境社会服务职能。在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还承担大量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困难情况下,国有企业怎么履行社会责任争论更多。我始终认为,国有企业因为其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必然要承担社会责任。央企要努力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经济社会中的健康力量和骨干中坚,更多地关注资源环境,更多地造福社会。”
他还提醒国企在履行社会责任上要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企业实际,积极履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