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较上月3.2%涨幅有较大回落,重回“2时代”。接受羊城晚报采访的知名专家分析,这显示近期通胀不会大幅攀升,但由于CPI统计不包含住房价格变动,因此还不能完全反映市民面临的价格压力。
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1%。其中,CPI的主要“推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88个百分点。具体而言,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9%(猪肉价格下降5.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8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10.3%。
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房租的升幅要高于CPI整体的升幅。具体而言,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3.7%,水、电、燃料价格上涨2.2%,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0.9%。
与上月相比,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9%,是近5个月来首次环比下降。
上月发布的我国2月CPI同比曾走高到3.2%,创下10个月来新高,引起通胀抬头的疑虑。今早,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陆军教授对羊城晚报记者分析,此前CPI走高主要是受春节需求旺盛等季节性因素影响,节后食品价格回落拉低了CPI,表明短期内通胀暂不会大幅攀升。需要注意的是,2.1%的涨幅表明物价仍在上涨,而此前积累的货币流动性仍较大,目前股市低迷、楼市投资受遏制,一旦出现涨价预期,这些货币流动性仍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推高物价,当前对物价压力仍需保持警惕。
近期“国五条”新政影响楼市价格波动,不少市民感觉“钱袋子在缩水”,为何CPI涨幅反而走低?陆军表示,这是因为CPI统计存在不足,它虽然包含了租金价格变动,但并不包含住房本身价格的变动,难以完全反映市民的价格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