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暴跌开启商品熊市之门--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贵金属暴跌开启商品熊市之门

2013年04月17日10:29        手机看新闻

  近日贵金属市场的急速暴跌是否是全球经济潜在风险的提前反应,值得关注。图为伦铜走势。 (张常春/制图)

  近日,黄金和白银等贵金属市场暴跌震荡全球金融市场,表面原因在于中国和美国经济数据不佳,同时暴露出市场面临深层次问题:一方面,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已扩张到极致,而持续不断的资产购买及银行业不良资产的累积,金融系统风险在金银暴跌中显现;另一方面,在经济复苏乏力之际,金银暴跌可能导致此前累积的财富效应破灭,而此前10多年,商品上涨正在于泡沫经济繁荣。

  财富效应破灭对经济复苏形成负反馈:金银暴跌——财富缩水——消费支出下降——经济滑坡,最终美股泡沫破灭将是接下来的风险爆发点,警惕商品后市面临持续的系统性风险冲击(去货币化)。

  经济复苏陷入新困境

  4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经济一波才平一波又起。此前,全球经济在财政紧缩、去杠杆和去产能三大因素的拖累下,陷入经济结构再平衡式的调整。而近期数据显示,持续的货币刺激已经不能给经济持续的复苏动能,而持续的货币刺激已经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及商业银行资产不良率攀升,经济复苏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近期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复苏二季度很可能出现明显放缓:美国3月份ISM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突降至51.3,而美国4月汤森路透/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72.3,较3月终值78.6大幅下滑,这暗示美国民众对长期经济前景的担忧加重。另外,3月美国零售销售月率意外下跌0.4%,创下9个月以来最大跌幅,该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在一季度末增长陷入停滞。另外,3月美国政府加大了财政紧缩幅度,紧缩的财政将使2013年美国经济增长减少1.5%左右。令人担忧的是,美国房地产复苏进程似乎出现了瓶颈。

  其次,中国经济在一季度明显弱于预期,这对于全球大宗商品而言可谓是当头一棒。中国对大多数商品需求都超过全球总需求的50%以上。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7%,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在经济转型之际,经济增速回落是难以避免的。而城镇化作为经济新驱动的看点,还需国内各方面改革的配合。在信贷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大幅飙升之际,地方融资平台及影子银行问题担忧在升温,新一轮刺激政策恐怕难以出台。

  引发新一轮抛盘

  近期,金银暴跌引领大宗商品新一轮抛盘。对于黄金本身而言,12年来黄金的牛市意味着终结,而对于大宗商品而言,意味着新一轮风险在逼近。

  对比历史,金银等贵金属上涨周期往往伴随通胀、低利率(流动性泛滥)、资金流动活跃和经济过热等,且其中夹杂着经济和政治风险事件的暴露。而金银价格暴跌往往是金融系统或者经济系统出现问题的前兆,资金出逃意味着投资者其他投资资产大规模亏损,机构不得不抛售贵金属增加流动性。近40年来,黄金出现了四次类似当前这样大规模暴跌行情,1980年美元加息周期启动、1987年美国股灾、1997年英国出售半数黄金储备和2008年金融危机,这大多是对后市影响深远的经济变革或者金融危机。

  最重要的是,贵金属暴跌,意味着自2000年以来的通过货币刺激而产生的泡沫经济走向末路,逻辑在于金银暴跌将引发财富效应逆转。根据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全球的黄金总量大约为17.13万吨,这意味着如果黄金每盎司价格下跌100美元,就像上周五和本周一那样,全球的黄金总价值将下降超过5000亿美元,从而对于全球的黄金投资者、央行、商业银行或者机构都意味着财富缩水,最终波及整个金融系统。

  而铜和原油作为商品的风向标,二者大规模下跌,也意味着金融市场资金出了问题,或者实体经济出了问题导致需求持续不断萎缩,但金融风险又遏制了二者的投机买盘。由此我们认为大宗商品后市还存在巨大的系统性风险,虽然目前尚未得知风险来源于哪个方面。

  银行系统或成新风险源

  2008年金融危机,首当其冲的是银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危机并没有使得银行业完成去杠杆化,而是央行不断印钞引发银行业新一轮在不良资产上扩张。

  4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指出全球央行适度的量化宽松和低利率政策持续的时间越长,其为经济其他方面带来的负面效应也越大。尽管短期内宽松政策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有着积极的影响,但长期的宽松政策将可能导致金融稳定所面临的风险被转嫁至影子银行体系、养老基金以及保险公司。

  对于中国而言,影子银行风险,货币存量占GDP比重不断攀升。惠誉上周下调了中国长期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理由是围绕中国金融稳定性的风险已有所上升。(程小勇)

(来源:证券时报)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