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设长效滚动扶贫基金 及时雨成了长流水--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配设长效滚动扶贫基金 及时雨成了长流水

本报记者 顾仲阳

2013年04月21日13:5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阶段性扶贫项目如何发挥长效?项目效果如何经得起时间检验?这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长期在探索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广东省开展的扶贫开发“双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中,深圳市福田区与对口支援的河源市和平县集中扶贫资金,建起了产业基地,还创新性地衍生出了一个长达20年的滚动性扶贫基金,将扶贫“及时雨”变成了“长流水”。

  6000万元建产业基地

  2009年下半年,广东省启动扶贫“双到”工作,提出用3年时间改变发展不平衡状况,让贫困村和贫困户尽快脱贫。根据部署,深圳市福田区“双到”对口帮扶河源市和平县的36个省定贫困村。

  “双到”工作是一场扶贫“及时雨”,但也是一项阶段性工作。如何让这场“及时雨”变成“长流水”?针对农户的个体扶持很具体,也容易短期见效,但农业生产始终存在自然风险,能不能通过工业项目带动农民就业脱贫?

  带着这些问题,福田区驻和平县“双到”工作组开始了前期调研。“我们都希望贫困户尽快脱贫,但不希望扶贫工作经不起时间检验。” 组长王小平说。福田区委书记刘庆生多次提示工作组扶贫干部:“扶贫效果明显才是真正的名誉。”

  工作组2011年6月15日的工作日志,记下了研究结果:建设福和“双到”产业基地,福田区拿出当年“双到”对口帮扶和平县36个省定贫困村的财政增量资金1800万元,加上常规对口帮扶和平县专项资金360万元。

  福和“双到”产业基地总体规划占地面积6.1万平方米,项目主要是建设厂房、宿舍出租,总造价约6000万元。这是广东省扶贫“双到”工作中投资额最大的单体项目。

  对最困难群体长效托底安排

  伴随福和“双到”基地,同时捆绑启动的还有专项扶贫基金。基地建设的厂房、宿舍租金用来设立和平县扶贫基金,未来20年,福田区“双到”对口帮扶的和平县36个省定贫困村可以享受分红收益。分红由村集体支配,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帮扶特困群体,其他主要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以“双到”基地一期工程静态测算,36个贫困村每村20年可累计分红78万元。

  “这样的安排,让村里的特困户生活有了更大的保障。”青州镇先锋村村委会主任赖伟忠说。

  和平县委书记蓝岸介绍,除了扶贫基金,“双到”基地的就业岗位也向贫困户倾斜,一期工程可提供超过1000个就业岗位,这些岗位将优先考虑贫困村贫困户,然后是贫困村非贫困户,接下来是城镇困难群体。

  “这项德政工程不仅对最困难群体进行了托底安排,还为用工业化办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农村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将有助于破解日益严重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蓝岸说。

  县长何伟光介绍,截至2012年底,福田区向“双到”对口帮扶的和平县36个贫困村共投入资金2.88亿元,落实帮扶项目736个,这些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平均达到14.75万元,6845户在册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达7437元,脱贫率达100%,远远超过省里确定的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2500元和脱贫率80%的目标。

(责编:李栋、刘阳)

相关专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