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是否超发--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中国货币是否超发

■ 本期主持:本报记者 付碧莲 见习记者 夏妍

2013年04月23日07:43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手机看新闻

  CFP图

  编者按:

  M2突破百万亿元关口,再次将央行推向货币超发的风口浪尖。截至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3.61万亿元。同时,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1.06万亿元。另外,2月份外汇占款大幅增加近3000亿元,尽管增幅较1月份有所回落,但已是连续3个月出现较大规模的增长。至此,市场对于中国货币超发的担忧也开始发酵。那么,中国货币真的严重超发了吗?

  ■ 本期嘉宾:

  奚君羊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谭雅玲 中国外汇研究院院长 

  王丹青 睿信致成管理咨询合伙人 

  

  现状

  M2为何会骤增

  ●与国家GDP增长速度相关

  ●存在大量类金融的经济活动

  ●受美国货币宽松政策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达103.6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随着M2的快速增长,一项跨国比较屡屡见诸报端:中国的M2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M2量级最大的国家,是美国的1.5倍。那么,中国M2骤增的主因是什么?

  奚君羊:M2规模上涨有很多因素。首先从货币需求上来看,因为中国本身货币需求上升较快,所以它要求有对应的货币供应量。然而货币需求为何会出现上升较快的现象呢?这主要与国家GDP增长速度相关。近年来,中国GDP增长速度较快,经常出现两位数的增长。它的增长也同样要求有一定的货币量去对应。这些都属于实体经济因素。

  与此同时,非实体经济因素也存在其中。现在存在大量金融和类金融的经济活动,比如股票交易、期货交易、大宗商品交易,还有各种证券方面的交易等都需要一定的货币量去支撑。虽然这些内容与实体经济不一定存在太大的关联,但是依旧会促进中国货币量的需求。

  除此之外,有些领域的价格增长过快也会造成广义货币的增长。比如房地产行业,由于价格上升速度较快,大量货币将运用于房地产的交易买卖活动——这属于实体经济的范畴,却属于结构性的价格上升,但是在活动中支配和吸收的货币量,也影响广义货币量的增加。

  谭雅玲:中国M2增长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国家本身因为经济发展,引起货币发行量的剧增。第二个则是因为美国进行的货币宽松政策,中国因为贸易等原因,必须去面对突发的金融危机,便加大投入,扩大经济规模,导致了M2一再攀升。

  王丹青:这与中国近年来加强投资的政策相关,投资的增加,必然引发贷款增加,那么货币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进而导致M2总量攀升。总而言之,M2快速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发展中,实体经济有这个需求;另一方面,外汇占款持续增加。

  思考

  货币是否存在超发

  ●M2增幅已在明显减缓

  ●物价压力相对平稳

  ●是否超发仍存争议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部分国家为刺激经济复苏而推行了宽松货币政策,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尤其是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更是大开印钞机,造成市场流动性极度泛滥,而这些国家持续大规模的量化宽松举措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市场人士及经济学家的诟病。只是,相对于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中国是否也已经出现了货币超发现象呢?

  王丹青:这要看各个国家实际经济的发展情况,但从中国的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值来看,数据的确过高。但是,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超发,因为M2的增长幅度明显在减缓。

  谭雅玲:肯定是出现了超发的现象。据我所知,美国货币政策的机制是货币供应量不能超过经济总量的70%,如今美国的货币供应量约为12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大概是16万亿美元。日本虽然处于宽松阶段,但是它的经济实力也能创造6万多亿美元的经济价值。相比之下,中国上百亿的M2规模必然是超发了。

  奚君羊:目前看来,中国还没有出现明显的货币超发的现象。因为从现金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来看,已经放缓了脚步,去年M2的增长速度是14%,今年的M2增长目标是13%,这个数据相较于国家历史上的数据已经偏低了,前几年经常会出现18%至20%的水平。另外,从物价的压力来看,相对来说比较平稳,3月CPI同比增幅跌至2.1%印证了这一点。所以从物价的表现来看,没有明显的货币超发现象。

  郭田勇:个人觉得还应该继续控制M2增长速度。M2应等于GDP加物价指数再加货币流动速度变化率,现在GDP在8%左右,物价容忍度在3%,再加一些变数,我觉得未来12%左右应是一个合理的目标。

  影响

  高货币存量有何风险

  ●过度依赖投资,影响经济稳定

  ●过度依赖银行信用,或会导致金融风险

  ●大量贷款或存在坏账隐患

  然而,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导致广义货币供应量快速扩大的同时,庞大的货币存量对中国经济而言则是一把双刃剑。而且,随着货币存量的持续扩张,对中国经济的负面作用则可能愈加显现。

  谭雅玲:M2过高说明了中国货币扩张很厉害。然而,在货币扩张的同时,并没有去建设和充实市场。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投资较为极端。投资方也只注重投资的规模,忽略了投资的效率,带来非常严重的对冲和追求利润的行为。

  其实,现在中国的通货膨胀与物价的关系不大,而是与投资有关。太多的投资和投机活动,对于经济稳定并没有任何好处。虽然很多时候因为投资和投机活动的亏损,降低了某些指标指数,但是我们实际感受的物价却没有任何降低。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经济现象。

  这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不仅是国家经济失衡,更会让投资者失去了干劲,会出现更多急功近利的短期投资行为,逐渐失去了对于中长期投资的耐心和耐力。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奚君羊:M2的增长速度如果超过经济实际合理需要,就会形成一种现象,叫作货币超发。货币超发会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其主要的表现就是造成价格大幅上升。最近七八年左右,中国已经出现两次物价大规模上升的状况。2011年,中国CPI超过6%,2007年至2008年CPI甚至超过8%,这种现象很多程度上和货币超发有一定的关系。货币超发,必然会引起物价的过大上升,也会引起货币的过度需求。

  在货币超发支持下,会显现消费和投资的过度需求,而在中国大部分会表现出投资过热的现象。但是,这样无疑会造成产能过剩,企业也会出现产品大量积压、库存过多的现象。所以前几年,国家一直在提倡“去库存化”。

  王丹青:尽管现在不一定能得出货币超发的结论,但是一些经济现象也反映出中国所存在的金融结构失衡问题。M2的增长过速,进一步说明了中国现今是以投资为支撑的发展模式,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对投资依附过大。与此同时,由于股市和楼市对于容纳M2的能力已经严重下降,M2继续快速增长,会带来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而且中国经济体系运行有些过度依赖银行信用,这可能会导致过多的风险集中于银行体系,不利于金融体系长期的稳定与发展。加上大量贷款存在坏账隐患,对银行业必然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策

  货币政策是调结构良药?

  ●货币政策解决不了经济结构问题

  ●需产业政策支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调整投资结构和加强效率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2012》显示,自1991年以来的20年中,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指数总体处于次级不均衡状态,中国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而在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的背景下,外部经济的持续低迷以及内生动力的不足,使中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日益凸显。货币政策被寄予了过高的期望,然而货币政策解决不了中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那么,稳定中国经济增速的良方在何处? 

  奚君羊:中国经济结构上的问题,不是通过货币政策就可以解决的。因为货币政策是一刀切的,一收缩就会引发全体行业的收缩。无论是行业还是个人,都会受到影响。

  在我看来,经济结构问题必须要通过产业政策才能解决。通过政府出台关于结构性调整的财政政策、行业规定,以及政府其他方面的一些导向性做法,才能够很好地解决。

  郭田勇:从理论上说,货币政策是一个中性的政策,希望货币政策来进行国家经济结构上的调整不太现实。所以我们觉得,鉴于目前中国的经济状况,还应立足于调整结构,实现经济的内生性增长,而不能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稳增长或拉动经济的救星。

  与此同时,我们不仅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还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现在还有人提出要进行所谓的“3D革命”。其实,对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而言,恐怕都要面临同样的问题。因为只有出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使得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否则,仅仅依靠外力去刺激经济,本身没有内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刺激的结果只能是货币总量的增大,而不是经济实体总量的增大,滞胀也会随之而来。

  王丹青:应该调整投资结构和加强投资效率,注重项目的质量和水平。改革的重点在于经济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在于加强民营经济的活力和水平。国家也应该将垄断行业的调整、税收政策的调整作为经济结构改革的突破点。

  谭雅玲:其实我们说改革的问题说得太多了,但是关键是要将政策落实到实处。最关键的是要找准现阶段的方向。现阶段的中国经济是需要稳住的阶段,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因为中国前期投资的积累已经非常多了。

  【趋势】

  货币政策会不会收紧

  日前,银监会《关于加强2013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下称“10号文”)正式落地。对比此前的征求意见稿,“10号文”在信贷的措辞上有所宽松,不过政策层对平台贷的严格态度并没有原则上的改变。在平台贷总量上,强调2013年不新增平台贷款。

  从监管层不断强化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管理,以及年初以来央行频频在公开市场操作上进行正回购以回笼资金的角度来看,中国是否已经有意在收紧货币政策?

  缘何控平台贷

  ●防止不良贷款进一步产生

  ●对M2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

  ●管理层须把握整体风险

  奚君羊:政府的融资平台往往都会表现为政府的投资情况,从而也形成对货币量的需求。政府的投资过热必然会引起货币量的增长。所以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上的债务、贷款,相对收缩地方政府筹措资金的能力,会使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对于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也有一定的作用。

  王丹青:客观上来说,M2增长速度会有一定的减缓。但是,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新增贷款控制,主要是为防止不良贷款的进一步产生,加强投资效率。对于M2的直观影响并不会特别明显。

  谭雅玲:我觉得这样的政策首先在落实上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依照如今的政绩考核体制,就连地方官员的升迁条件,都与这些平台贷款融资有关系。如果政绩考核体制不进行改革,如何让当地官员跟着银监会的指标走呢?在实行力度都很有限的情况下,对于M2的未来走势又有何帮助呢?

  郭田勇:其实,包括影子银行在内的多种融资方式的发展,是深化改革、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所需要的。管理层只须把握整体风险,防范出现多米诺效应,防止整个行业出现大的系统性风险。金融业存在这样的规律:越是灵活的方式,效率越高,风险就会越高,高收益伴随的也是高风险。个人认为,如今信贷发展不会失控。

  国家的货币政策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应该过重。因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通过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比如一些重点领域对民间资本放开;通过改革,推动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的附加值;通过改革,提高政府运营管理的效率等。地方融资平台的限制贷款肯定会对M2的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是长久之计。

  是否有收紧趋势

  ●收缩基调已奠定

  ●不会出现明显政策收紧

  ●从经济发展本身考虑

  奚君羊:不能断定这是严格意义上的紧缩货币政策,因为央行公开市场上操作的政策大多是为了维持短期的货币供求关系;如果政策有趋势性的变化,央行一般会通过利率上的变化来表现。公开市场上的行动,一般都是运用于短期货币需求的规律波动,这是根据短期供求关系来决定的。

  央行的这些政策并不会影响货币供求的趋势性表现。那么怎么断定央行的趋势性表现呢,我们通常是观察它的贷款指标。用指标方式来限制贷款的额度,这才是用于长期的趋势性政策。

  郭田勇:我不认为会出现很明显的政策收紧。目前从经济增速来看,如果中国经济体制像美国那样以直接融资为主,则M2增速不用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就会自动下降。也就是说,M2增速的高低,并不是靠着央行判断货币政策应否松紧而决定的,更多的是从经济发展本身来考虑。

  与此同时,M2是一个参考性指标,即便没有导致实际上的通货膨胀,也会增强通胀预期。因此,央行保持M2合理的适度增长是有必要的。

  当然,货币政策的调控,是要综合考虑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社会物价的状况。央行的一些举措,表明国家希望维持一个流动性相对比较充裕的市场环境,以达到实现稳增长,防止经济下滑的目的。

  谭雅玲:从国内的状况看,央行已经不走宽松的道路了。而且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明确表示了如今央行要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这等于奠定了收缩的基调。而且央行的货币政策增量目标定位在13%,与之前有很大差别。但是中国的货币存量基数太大,消化掉这些庞大的货币存量需要一定的过程。

  王丹青:M2的增长速度应会被适当控制。但是还要看国际环境的变化,日本已经开始进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方面会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个人认为,国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在有意识地进行货币紧缩。

(责编:夏晓伦、刘阳)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