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拆迁“钉子户”缘何成为城镇化“螺丝钉”?----来自烟台城镇化的调查报告。
在山东烟台牟平区宁海街道,一道道土墙,一座座平房,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瞬间成为一片瓦砾。苏家疃村村民刘玉兰说,十多年前,村里就有修路拆迁的计划,她一开始同意签字拆迁,但后来又反悔,跟全村人一块作起了“钉子户”:“原来是光量建筑面积,院子不算平方,为什么我不干呢?五六十平方换楼换不出来,还得添钱,装修还没有钱,所以我就不同意。”(记者):“这一次怎么同意了?”(刘玉兰):“院子算上平方了,四个角一量,院子和建住房都包在内。”
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因为修路的拆迁小计划,如今纳入了烟台东部新区的城镇化发展大规划。区里出台了新的补偿办法:拆迁面积不但把院子算进去,而且按照110%的标准补偿楼房面积,还给村民9万元的拆迁补偿。
烟台市牟平区宁海街道党工委书记邹德仁作为辖区城镇化改造的“总指挥官”,他在去各地调研拆迁以后深有感触:“怎么在拆迁中对待农民脚下宅基地这点最后的利益?这个问题太关键了!你说老百姓谁愿意做钉子户呢?村民觉得这本帐能算得过来,他就不是钉子户,而是推动城镇化的螺丝钉了;如果让村民利益受损,就会把被拆迁的农民推到了城镇化的对立面!”
去年以来,宁海街道一共有14个村旧村改造,拆迁民房5000多户。据记者了解,没有一户居民因为拆迁上访:“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补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的政策,合法有效的经营土地,经营土地的收益全部返还给老百姓。这一点是非常厉害的。”
给群众足额补偿,钱哪里来?关键还是观念和利益分割,要算大帐。牟平把宁海街道“招拍挂”土地收益全部返还给被拆迁群众,开发商又贴出3亿元利润。在新的拆迁利益分割格局下,村民搬迁得快、回迁也快;开发商建设快、资金回笼也快。一个良性循环的旧村改造新格局正在烟台形成。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张玉言说,村民在拆迁之后怎么办才是更关键的问题:“城镇化,归根到底是以人为核心,不是说房子盖好了,文化大院建好了,钱都给了老百姓了,我们就完事大吉了。老百姓住上房子以后有什么诉求?有没有工作做?有没有医生看?孩子上学怎么样?养老怎么办?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而且在调整当中去解决它。”(记者柴安东 烟台台记者崔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