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泄密门反思:中国的彭博在哪里?(网络配图)
人民网广州5月29日电 (李斌)彭博“泄密门”发生后,人们对金融信息安全的关注度突然提高。人们发现,彭博和路透集团几乎垄断了世界金融信息供应市场。客观地说,这种垄断是彭博和路透一步步做大做强的必然结果。
这提醒中国,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网络平台将是各类信息的主要提供渠道,网络经济金融信息供应是经济金融的要塞和中枢。一些国内金融界人士为此感到担忧,一个国家在这种要塞和中枢若没有一席之地,对经济金融活动安全将构成威胁。
人民财经采访组调查发现,彭博社截至2012年在中国单是出售终端机获得的租金收入大约是4500万美元,对比其全球收入来说,可谓九牛一毛。但可以肯定的是,面对未来有可能超过70亿人民币收益的中国金融信息市场,彭博不会减缓其进入的步伐。
中国市场约占彭博全球收益的5.7%
公开资料显示,彭博是当前国际金融信息终端市场主流提供者之一,在全球拥有31.5万用户,每台终端的年租金超过2万美元,每年为彭博社贡献79亿美元的收入。
一直以来,彭博社从未在公开场合公布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彭博社在回复人民网财经采访组的邮件中称“没有把用户数量按照某个地区或市场进行分解,无法提供相关数据。”
根据去年4月彭博诉大智慧不正当竞争一案中彭博方面提供给法院的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彭博在中国有3500个用户,共有2250台机器。根据每台机器年租金2万美金计算,彭博社在中国单单是靠终端机获得的租金收入约有4500万美金左右,仅占其全球收益的5.7%,中国市场似乎还不是彭博利润大餐中的“主菜”。
虽然在中国内地的市场份额有限,但凭借其全球资源优势,近年来彭博的扩张势头迅猛。业内人士表示,彭博是目前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授权信息商中“最全面”的—家。尽管对于中国中小型客户而言,彭博社专业终端机价格显得过于高昂且没有多少议价空间,但显然彭博社专业终端的平台在金融信息服务的绝对优势还是令他们难以抗拒。
事实上,彭博终端相比于路透、Markit等竞争对手的终端产品,最大的优势在于它不仅提供金融信息,更为使用终端的用户提供一个网上的社区,就像Facebook一样,这是客户最称道的功能之一。华夏基金一位分析员在说到使用彭博机的好处时对人民网财经采访组表示:“彭博信息系统很流行,因为这个系统为世界各地商务和金融人士提供全球最大交流社区,并方便他们分享数据、研究成果、资讯并完成交易。
据了解,随着中国对外储投资组合、利率汇率、货币政策的数量工具等变动信息和决策更加敏感和频繁,使用彭博和路透集团的信息资源变得更加频繁。在去年,彭博宣布联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向全球投资者提供中国境内人民币市场的银行间实时汇率及市场深度行情。
来自广发期货负责采购的人员却向人民网财经采访组抱怨,广发期货向彭博社仅购买了一台彭博专业终端机,用于查询各种信息,每年约向其支付约10万人民币的费用,用的是美金结算,且没有多少议价空间,“报价过来等于就必须得按报价定”。
中国的彭博在哪里?
在国际金融界,彭博资讯的旗舰产品“彭博专业服务”,将新闻、数据、分析工具、多媒体报告和“直通式”处理系统整合在单一的平台上。在华尔街投行家和交易商看来,彭博资讯终端不仅是有价值的信息渠道,更能提高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这种标杆地位到了中国,依然是神一样的存在。如被誉为行业黑马的万德资讯以及上市公司大智慧等,都以“中国彭博”自居,奉布隆伯格(Bloomberg)的创业史为圣典。
究竟彭博泄密门之后,会对中国金融信息服务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华夏基金分析师告诉人民网财经采访组,目前的中国金融高端信息服务市场,路透、彭博约占机构客户的70%,长期定位于金融机构市场的上海万德咨询,由于发力早,目前在机构市场也处于垄断地位,市场份额在八成左右,绝大多数国内金融市场和75%的QFII都是其客户。而中国两家上市公司大智慧和同花顺,则占据了面向个人客户的终端信息服务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通常大机构都不会只选择一家信息服务提供商,大部分都会选择两种以上,关注海外信息看路透或彭博,关注国内市场则看万德或天软等占据细分市场的国内信息商。”该分析师说。从目前来看,中国金融信息服务产业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在技术领域突飞猛进,但与彭博仍然不在一个竞争层面。
对此,有财经评论人士认为,必须下决心建立本国世界级的经济金融数据和数据分析平台,就像阿里巴巴一样在世界电子商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处于领先地位,这是经济金融安全的网络屏障保障。
面对中国市场愈演愈烈的竞争格局,彭博自然也不会怠慢。彭博中国公关人员向人民网财经采访组多次强调,中国是其“十分重要的增长市场”。
天相投顾报告显示,2012年机构用户和高端个人用户潜在的数据产品市场规模超过70亿元。而从较为一致的市场分析看来,“泄密门”或许使彭博遇上了一个需要小心应对的情况,但对其业务的实质影响“可能只是一条减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