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泄密门”口水战真相:业务之争--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彭博“泄密门”口水战真相:业务之争

2013年05月28日13:07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手机看新闻

彭博“泄密门”口水战真相:业务之争(网络配图)

人民网广州5月28日电(李斌) 随着彭博“偷窥门”事件持续发酵,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浮出水面,彭博社窥探数据的做法显然已经存在多年,在其内部,窥探数据的做法似乎是可以被接受的。

首先跳出来的是高盛,紧接着摩根大通等大行站出来公开指责,反而是最应该感到恐慌的各国央行们,却未采取真正意义上的行动。一位香港金融圈人士向人民网财经采访组表示,目前市场上有一种猜测称,关于数据被窥探,“高盛们”此前并非完全不知情,之所以在此时明确出声指责,担忧的并不仅是彭博利用这些数据撰写新闻报道,更担心的是彭博利用这些数据来与自己竞争。市场传闻称,彭博有意参与投行业务。

咨询公司Tabb Group的创始人Tabb Group曾表示:“如果你将彭博这些功能全部放到一起看,他们看起来越来越像一家经纪业务。但彭博表示其交易业务与数据业务严格分离,并表示多年来已赢得客户的信任。”

彭博对是否参与投行业务一直保持着缄默,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组电话采访时,彭博中国有关负责人拒绝对此事做出回应,称目前还没有得到来自高层的任何相关指示。

核心利益之争藏在背后?

彭博“泄密门”事件发生后,作为第一个向彭博社发信要求对方提供记者自2008年来所获取的信息数据大客户,摩根大通成为事件持续发酵的推动者。人民网财经采访组联系摩根大通有关负责人,但未能就该问题得到回复,摩根大通中国区公关人员表示 “拒绝置评”。稍后,摩根大通中国区相关工作人员又对人民网财经采访组补充表示,依然关注彭博社曾经能够获取的信息细节,摩根大通的要求一如既往,希望获得彭博方面的解释和反馈。

“我们现在都没有在意泄密事件,反而更关注彭博是否参与了投行业务,它如果扩展该项业务,必然会遭到同业的反对。”当记者问及彭博泄密事件所带来的影响时,一位金融界业内人士做出了上述回答。

近年来,彭博一直在提供新通道来交易股票、债券和更复杂的金融产品,这使彭博开始提供传统的华尔街投行所能提供的服务,比如财富管理和研究,而这些投行正是彭博终端的重要购买客户。

彭博的这种扩张,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华尔街为何会在近期对某些消费者数据被直接由媒体记者和其他公司内部引用而感到担忧。这些银行机构害怕的是,彭博可能不仅仅会利用这些数据撰写对这些银行造成不利影响的文章,还有可能直接通过这些数据向这些银行发起竞争。

彭博在业务上寻求扩张的部分原因或许来自于其核心的终端业务的收入放缓。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彭博的高管们雄心壮志,计划到2014年将公司年收入扩大至100亿美元。然而,去年的收入仅80亿美元,原先的百亿目标被悄然淡化。

“泄密事件的喧嚣或许掩盖背后真正的利益之争。”前述金融圈人士表示。

彭博在仅仅二十年的时间内,超过了有着150年历史的路透集团,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供应商。彭博目前的用户达到31.5万户,而且都是高端用户。不论是华尔街投行还是新加坡的交易大厅,不论是对冲基金还是美联储伯南克的办公室,包括中国主要的银行、券商、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等都是彭博的用户。

更重要的是,彭博是集新闻、数据和数据分析为一体的全球资讯、研究分析机构。彭博开始在许多新领域扩张,包括提供政治及体育消息,无疑将给这些行业的从业者们带来更大的恐慌。

遭监控令客户不爽

据人民网财经采访组的调查了解,目前并没有彭博的大客户因为泄密事件而停止与其合作的消息。此前,花旗集团传出禁止其外汇交易员使用彭博终端上的内部聊天组的消息,27日,彭博方面向人民网财经采访组发来邮件澄清称,彭博推出Instant Bloomberg (IB) Dealing这一为外汇交易员而设计的交谈式低成本交易平台,花旗将与彭博开展合作,以强化IB Dealing的功能。

邮件中称,IB Dealing可用于协商和确认即期外汇交易、直接远期外汇交易、不交割远期外汇合约(NDF)、期权交易,同时也整合了彭博实时通讯功能和多银行交易平台FXGO。

彭博泄密事件引来了外界对“隐私能否受到保障”的质疑,而彭博也已经承认允许其旗下记者获取特定客户信息的做法是错误的。但香港金融业人士赵善铨坦言,彭博金融数据终端机所提供的市场资讯全面,难以取代。东骥基金董事总经理庞宝林也表示,“会提醒员工注意信息安全”,但停用“肯定不太现实”。

“无论彭博事件真正泄密的影响面有多么微不足道,遭受监视的感觉都会令人感到不爽。”供职香港某财经媒体的一名记者告诉人民财经,他和同事们使用彭博终端机以获取数据、新闻资讯、股价、金融走势图等资料,每天会使用10多小时,对于彭博事件他们可能只是个旁观者,但依旧会有反感。该名记者认为,事件反映出彭博的内部制度有问题,未设立适当的防火墙系统,将客户私人资料与记者采访分隔开。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彭博“泄密门”事件带给了世界各国巨大警示。此次彭博“泄密门”事件蔓延至各国央行,无疑又把公众的目光焦点转到了如何守护大型企业甚至一国的经济金融决策者的数据安全方面,而中国政府此前早已出台过一系列关于央企的数据防泄漏规定。例如,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10年3月25日颁布实施的《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暂行规定》,各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加快研究制订相关实施细则,切实保障企业利益不受侵害,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而相关金融企业的交易数据无疑也是保密和窃密的重要对象。

 

 

(责编:聂丛笑、刘阳)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