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求职难在哪:岗位多,应届生满意的少--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大学毕业生求职难在哪:岗位多,应届生满意的少

罗锐

2013年05月28日09:55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近期多场招聘会上,企业提供的岗位数均多于求职的人数。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25日,在惠州民营企业用工暨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上,记者见到了惠州学院应届生小陈和从广州回到家乡惠州求职的小黄,从今年新学期开始,他们就全身心投入到求职的道路上,然而奔波了数月,毕业的脚步日益临近,但工作依旧没有着落,这让他们十分着急。

小陈和小黄现在所面临的就业环境十分严峻,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再创历史新高,这个夏天因此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惠州高校应届生的就业情况同样严峻,记者从惠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获悉,今年在惠州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预计有1.5万人,据初步了解,惠州毕业生目前签约率不足五成。

“最难就业季”来袭,大学生求职究竟难在哪里?惠州市人社部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人力资源专家均将矛头指向供需结构性矛盾,为了应对目前的严峻形势,人事部门和高校纷纷采取多种措施,相关专家也指出,求职者和企业双方均需调整好心态。

岗位多,应届生满意的少

25日,在市区花边岭广场举行的惠州民营企业用工暨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上,共有大中型民营、外资、中外合资企业等近230家,提供了营销、管理、文秘、技术等5000多个岗位,招聘会当天约有3800人入场求职,以高校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等为主。

企业提供的岗位数多于求职的人数,这是近期多场招聘会的共同特点。然而,记者听到不少招聘企业在抱怨招工难,不少求职者,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在反映找工难。惠州学院的小陈想找一份行政管理相关的工作,然而他逛了一圈发现,不少企业在招聘基层服务人员甚至是普工,“大学毕业去当酒店服务员,我难以接受。更别说亲朋好友怎么看了。”小陈说。

跟小陈有同感的应届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虽然目前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提供的岗位数并不少,但是与自己的专业匹配,符合自己期望值的并不多,而一些事业单位、国企竞争十分激烈。

企业同样有烦恼。惠州一家地产中介机构HR曹先生称,他们打算招聘一些大学生当销售,但最怕他们很快跳槽,90后求职者的高流动性让人担忧。

技术类专业应届生好找工

严峻的就业压力困扰着高校和毕业生。有应届毕业生告诉记者,目前他们班上50多人,只有一半签约,其他还在继续找工。惠州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跟去年同期相比,目前的签约率有所下降。今年惠州学院应届生达到4200人,比去年增加了600人,就业压力随之增大。

虽然总体就业形势严峻,但记者发现,一些技术类专业的应届生相对好找工作。记者从惠州学院和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获悉,服装设计、建筑、汽车、机电等专业的应届生普遍签约率较高。

采访中,一些企业也反映目前技术类人才难招,如果有应届生来求职他们也欢迎,将通过“老带新”的方式来培养大学毕业生。

部门:增加招聘会场次

记者从惠州市人社局获悉,为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社部门将增加招聘会场次,市人才市场每周六举办高校毕业生公益性招聘会,市人力资源市场逢5逢10举办公益性招聘会,不定期举办大型广场招聘会,今年将是惠州举办招聘会场次最多的一年。

人社部门还将开展进校园服务,开展招聘会进校园、就业政策进校园、人力资源经理进校园、先进典型进校园等服务,并且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工作。还将开展创业培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创业来丰富阅历、锻炼自我、加快成长,并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高校:加强与企业对接

惠州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加大了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同时加强了对学生求职的指导与交流,呼吁学生转变求职观念。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称,他们加强了与企业的沟通力度,一些老师走进多家企业,提前了解企业的需求,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同时举办相关的招聘宣传活动、大学生职业技能比赛等,提高学生的求职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的成就感和满意度。

专家:四大“失衡”导致就业难

惠州富海集团人力资源事业部总经理陈胤君说,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在于结构性矛盾,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区域的选择上,大学生更愿意去沿海地区工作,而内陆省份需要大量的人才,却招不到人;二是应届生就业首选国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这些岗位毕竟有限;三是大量的中小企业用工需求量大,却招不到人;四是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脱离市场实际,导致专业不匹配。

针对这四大“失衡”,陈胤君建议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都需要转变观念,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求职和用人策略、心态。除了转变心态,惠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魏敏建议大学生要提高自身能力,除学好专业知识外,多考取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提升自身的含金量,提高应聘成功率。

(责编:郝帅、聂丛笑)

相关专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