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破户籍这张纸,让“进城梦”照进现实【2】--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捅破户籍这张纸,让“进城梦”照进现实【2】

马俊 周劼人 张亮

2013年06月13日00:05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相对人口增长而言都更快更高,使银川有足够的底气承接这些新市民。”银川市副市长李守银分析。

  然而,并非所有城市都有如银川这样独特的条件,能顺利得到并完整保留用工合同、纳税等证明的外来务工者也只是少数,遭遇复杂琐碎的现实时,很多人被挡在了城门之外。

  “花100元办个假户口,女儿一学期就省了500元借读费,赚了!”这是从甘肃陇西来银川打工20年的李录定,在面对户籍障碍时曾经做出的选择。

  “再不能让娃娃遭罪了。”因为没有城市户口,曾经没学上、没临时工当、“一辈子受没城里户口苦”的贾西海,在1985年时花了2万元,为老婆和3个孩子转了城市户口,3个孩子顺利读上城市学校。

  李录定和贾喜海的遭遇,只是无数为一纸户口费尽周折的中国人的写照。他们一直在用自己的智慧,一次次试图冲破那张纸的限制。

  与西马银人对城市户口的“翘首企盼”不同,当银川的“城门”真正向农民打开时,有些站在“城门口”的农民却开始犹豫、张望,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统计数据显示,银川户改新政实施2个多月来,当地农民办理“农转非”的只有3户。

  “1995年花2000块钱转的户口,只享受了一年低价粮油供应,亏大啦!”银川市贺兰县习岗镇新胜村村民殷进怎么也没想到,当年让人羡慕不已的城镇户口,却成了他如今最后悔的事。

  和他一样曾在上世纪90年代花钱转户口的人,如今最懊恼的就是,当土地被征用时,他们无法得到每人45平米的住房补偿。

  新胜村是一个缩影。如今,担忧和纠结,成为站在“城门口”的农民最生动的写照。

  他们担忧,一旦无法在城市立足,还能不能退守到土地这一最后的保障;他们纠结,向往城市里更好的福利和更舒适的生活,却又舍不得指日可待的土地收益。

  “我老婆孩子的户口都转过来了,我自己的还是留在农村了,这样娃娃上学用城市户口,我在老家的地也能保留。”银川户改新政出台后,符合条件的李录定,却为自己和家人选择了不同的“归宿”。

  一半农村、一半城市,两头的利益都想占——在担忧和纠结中,这种畸形的“二元家庭”模式,成为“李录定们”精心盘算的蓝图。

  “户口看似是一张纸,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农民表面上追求城市生活,实质上始终在做利益盘算。”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说,“如果户籍改革中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那不是农民的错,而是政策出了问题,搞得农民行为扭曲。”

  “谁不想当城里人,”62岁的王国举说,“可进了城又没了地,吃什么,住什么?”

  老人的问题不好回答。是否可以允许农民“带土地进城”?是否能用土地换来城市的保障?城乡利益如何公平转换,成为了一道横亘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难题。

  “我老家在湖北农村,还有地,我不打算在城市落户,毕业后可能要回家搞规模化种植。”宁夏大学人类学系研究生向建华说。

  “我的户口在山东老家,也不打算转户口,因为在老家农村户籍的可以生二胎。”向建华的同学于丽平说。

(责编:值班编辑、陈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