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9日公布的6月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为同比上升2.7%,高于上月的2.1%。此间金融机构分析人士称,当月通胀反弹主要受翘尾因素影响,今年整体而言,中国的通胀压力并不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中新社记者分析说,今年以来中国CPI同比都在低位运行,主要是受到目前国内经济总需求不足、PPI(生产者物价指数)通缩使其向CPI传导压力减轻以及猪肉价格同比仍处下降周期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虽然近期猪肉价格已经由降转升,但进入夏季猪肉需求增长可能相对缓慢,所以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带动CPI继续上升的压力不大。
“目前国内实体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近期央行重申年内保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不变,表明未来货币政策大幅放松的可能性也不大”,连平说:“综合上述因素,预计年内中国物价上涨的需求端压力较小,下半年物价运行仍将总体平稳。”
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谢栋铭认为,中国6月CPI指数上升主要受到翘尾因素影响,环比来看CPI指数保持不变,显示物价压力不大,如果下半年不出现意外冲击的话,中国的CPI同比增幅将一直保持在3%下方。
6月份中国PPI同比下降2.7%、环比下滑0.6%,谢栋铭认为,该数值再次验证了中国所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他称,上周五中国政府在转型和升级10条指导意见中强调,中国将切断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资金支持,“通胀在今年剩余时间不再是主要的担忧,鉴于中国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改革而不是增长,我们预期下半年中国的货币政策‘紧平衡’的局面不会改变。”
判断中国今年CPI走势温和的还有澳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他表示,6月中国CPI环比增速为零,表明本月的通胀率回升主要受到了去年低基数的影响,PPI环比下降0.6%,则表明中国的工业需求仍然较为疲弱。
“整体来看,中国的通胀仍然处于温和区间,我们维持对其CPI全年增长2.5%的预测”,刘利刚称:“由于PPI向CPI存在明显的传导效应,较弱的PPI通胀数据表明在未来1至2个季度内,中国CPI难以出现明显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