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蓝转型以消费者为中心--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伽蓝转型以消费者为中心

本报记者 赵怡雯 发自上海

2013年07月10日03:35    来源:国际金融报    手机看新闻

中国商学院教育中,本土案例很少,而洋案例又跟中国实际不符。所以复旦大学派了很多教授去哈佛学习案例写作和案例教学,这样的投资很大,但很有必要

日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手本土化妆品企业伽蓝集团,举行《伽蓝转型战略》案例发布会。商学院专门为本土企业发布教学案例,在国内尚属少见。而作为本土化妆品的代表,伽蓝集团在外资巨头环绕的重重压力下,通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转型,开创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盈利模式,成为本土化妆品企业的转型蓝本。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伽蓝集团获悉,成立于2001年的伽蓝集团,作为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的代表,旗下拥有美素、自然堂等多个个性鲜明的产品品牌。资料显示,2011年伽蓝的销售额突破40亿元,近两年的收入增速分别超过30%和20%,成为本土化妆品企业的领头羊。

作为民营企业的伽蓝集团,面对着近年来中国民企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的中国商业经营环境,伽蓝集团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历经了较为明显的几个阶段:初期主要依靠企业创始人的个人能力、凭借时代背景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和业务基础的建立;随后在此基础上的第二阶段是大规模发展业务资源并培育自有品牌;第三阶段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前提下,企业面临“不创新不存活”,品牌、人才、研发和组织本身的管理都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并面临重大调整。

在积蓄了一定力量之后,伽蓝集团从2010年起果断开始了转型之旅。伽蓝集团董事长郑春影表示,公司将经营理念从原来的“以客户为中心”,调整为“以消费者为中心”。在“以客户为中心”时,企业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激励客户愿意经营伽蓝的产品。“以消费者为中心”,意味着伽蓝要放弃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努力提供高品质的、适合东方人的化妆品。

据介绍,目前伽蓝集团将年收入的3%以上投入到研发中,构建起上海、东京、台北等研发网络,未来还计划建立巴黎实验室。

郑春影表示,在提升品质的同时,本土化妆品还要着力打造品牌。“相同品质的化妆品,国外产品与国内产品相比,价格少则贵出一倍,多则十倍,这就是品牌的力量。”近年来,本土化妆品对品牌的投入非常大。国内热门综艺节目的冠名,几乎全部被本土企业拿下。如自然堂冠名舞林争霸,百雀羚冠名中国好声音等。

对于伽蓝转型的案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包季鸣表示,这对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教学案例非常有意义。在国内的商学院教育中,有很多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的案例。这些案例很经典,但如果简单地拿来就会有问题,因为对中国企业不一定适用。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指出,中国商学院教育中,本土案例很少,而洋案例又跟中国实际不符。所以复旦大学派了很多教授去哈佛学习案例写作和案例教学,这样的投资很大,但很有必要,以此来保证国内案例的质量与哈佛等同。他表示,除了成功企业的案例,未来还会关注失败的案例,让国内企业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责编:胡挹工、王溪)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