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情8家门店停止经营 高端餐饮止损求生--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湘鄂情8家门店停止经营 高端餐饮止损求生

2013年07月17日07:50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手机看新闻

  转型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压力,但转型需要时间,初期效果也不会太明显,自降身价、调整经营模式的餐企能否成功抢得市场份额,还是未知数

  李铮是江苏常州某大型酒店大堂经理,去年的月收入上万元,而今年半年以来,酒店生意大不如前,李铮的工资也降到了5000元。收入直线下降,他开始另谋出路。李铮所经历的,只是当前高端餐饮生存环境遭遇拷问的一个缩影。

  《国际金融报》记者日前调查发现,受到房租、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中央“三公消费”等影响,高端餐饮消费市场一片萧条。为此,一些餐饮企业以裁员或关门店来应对危机。7月15日晚,湘鄂情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临时会议决定,停止旗下8家门店的经营,并授权经理层全权办理承包经营、退组等事宜。目前湘鄂情共有直营店27家,加盟店9家。

  净利润降三成

  根据湘鄂情公告,停业的几家店分别是北京的西南四环店、南新仓店、万泉河店、南京阅江楼店、西安店、郑州店、拉萨店、上海亚太店。这些门店均为湘鄂情100%控股。公告称,这些门店停止经营后,湘鄂情初步估算一次性损失共计8000多万元至1.1亿元,主要集中在房租方面的损失,以及装修等长期待摊费用等方面。

  此外,受经济增速下、提倡节俭风以及禽流感冲击等影响的高端餐饮,业绩也亮起了“红灯”。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7月15日,湘鄂情、西安饮食、全聚德、唐宫等多家餐企发布了首亏、略减、续盈的业绩预警公告。其中,湘鄂情上半年的净利润最大变动幅度为负413.8%,上半年净利润为亏损1.6亿元至2.4亿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达7648万元;全聚德上半年营收下滑6.52%,净利润同比下滑31.6%;西安饮食虽然预告净利润增长13.9%,但是,其业绩增长的原因则是依靠出卖资产所得。小南国7月12日发布盈利预警称,预计截至6月30日的6个月未经审核的净溢利和去年同期相比,将明显下滑。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上海餐饮行业协会获悉,今年上半年,餐饮行业增幅创下十多年来新低,其中中高端餐饮下滑更严重。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金培华告诉记者,上半年,上海餐饮行业收入降幅达10%,其中,中高端餐饮降幅达20%。“上海餐饮企业中,中高端集中度较高,业绩影响较大。”

  多重因素施压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全聚德方面回应《国际金融报》称,主要原因是公司上半年受市场环境影响,高端接待业务有所减少。另外,4月份北京出现的首例H7N9禽流感疫情,也对公司经营产生了较大影响,以上双重因素叠加,使公司上半年经营业绩出现下滑。

  而定位于高端餐饮服务的湘鄂情公开透露,今年公司将调整经营政策,降低人均消费水平,停售高价菜,取消厅房服务费,不设最低消费和酒水平价销售等。

  “拿全聚德以禽类发家的企业来说,由于深受家禽类感染病毒影响,在风险系数中要高于其他餐饮企业,上半年发生的禽流感疫情事件则是鲜明的例子。”和君咨询合伙人闫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聚德一直走的是中高端路线,以高端餐饮业务为主,但是中央提倡节俭风之后,这部分业务严重缩水,未来的出路只有转型。

  江苏常州夏苑老鹅骨头王总经理吴海军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高端餐饮店经营问题严重,原来经营状况好的还能暂且维系,经营状况不好的和刚投资新建或装修的大型高端餐企,日子更加难过,有些则面临难以支撑的困境,要么关门歇业,要么就改行。

  痛苦的转型

  闫强表示,在大环境继续下行的背景下,餐企只能谋转型,或采取下沉策略,或往上游产业链发力。与此同时,寒冬下,餐企上市求援也是希望渺茫,即便上市了,也很难获得好的发行价。外界称,去年,通过港交所聆讯的俏江南,截至目前,公司还没有明确的上市时间表,计划也是一再搁浅。

  记者注意到,当前一些中高端餐企开始往产业链上游走。公开资料显示,小南国近日宣布1000万元注资从事食品保鲜技术——“低温快速微冻技术”的上海华晶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晶农业公司董事长韩永苗表示,公司以独家拥有的微冻技术与小南国合作,可以帮助小南国提高食材保鲜时间,降低上游食材采购成本。小南国董秘冷怡佳向媒体透露,小南国往上游产业链走,包括购买供应商股权、与上游供应商合作,可以大大降低采购成本,抵抗行业寒冬带来的冲击。

  记者发现,面对经营业绩下滑的境况,众多高端餐饮已经开始走“亲民路线”。“高端餐饮店投资高,短期内很难获得投资回报,对资金依赖大,在转型期运营起来肯定有麻烦,正所谓‘船大难调头’。”吴海军建议,高端餐饮应该取消包厢费,而且不设定“最低消费”,消费者自带酒水不收开瓶费。此外,经营方式也可转变,如发展网络定餐、半成品餐和外卖快餐等餐饮服务模式。

  不过,业界认为,转型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压力,但转型需要时间,初期效果也不会太明显,自降身价、调整经营模式的餐企能否成功抢得市场份额,还是未知数。

(责编:郝帅、刘阳)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