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2.7%,涨幅与上月持平;PPI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2.3%。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认为,7月份价格的特点是:居民消费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
作为物价的下游指标,CPI与百姓日常生活关系最为紧密。7月份我国CPI虽然保持相对稳定,但食品类价格涨幅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鲜菜价格同比上涨11.8%,影响CPI上涨约0.32个百分点。
“最近这段时间菜价太贵了。按理说,这个季节蔬菜是上市的旺季应该比较便宜呀。”在超市采购的北京市退休职工张艳英感到有些奇怪。国家统计局对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监测显示,每公斤豆角平均价格从6月下旬的6.59元上涨到7月下旬的7.12元,每公斤油菜平均价格从4.87元上涨到5.90元。
余秋梅解释说,蔬菜价格涨幅突出,与今年7月份的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等有很大关系。
人们担心“猪周期”逆转带来猪肉价格猛涨的局面并未出现,当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3.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这一轮“猪周期”比以往明显平稳,说明国家生猪调控水平提高。此前猪肉价格持续回落,国家通过及时采取收储等措施,没有对生猪存栏产生太大影响,所以现在猪肉价格回升的幅度得到了较好控制。
7月份房租涨幅也较突出,全国房租同比上涨了4.4%。北京市某房地产中介公司工作人员董海量说,他们负责的片区是交通便利的繁华地段,现在出租的都是老房子,7月份普通一居室租金已超过3500元,而去年同期约为3200元。现在正值大学生毕业离校租房子的旺季,租客数量明显增加。
张立群认为,从CPI看,当前价格形势总体平稳,为“稳增长”提供了比较宽松的条件,使得宏观经济政策回旋余地相对大了一些。
作为物价的上游指标,PPI虽然与百姓生活的直接关联度不高,但与宏观经济走势息息相关。7月份PPI降幅收窄释放出积极信号。
余秋梅分析指出,从PPI分类数据看,7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4%,环比降幅自4月份以来第一次收窄;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环比自3月份以来首次持平。分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出厂价格环比降幅分别收窄1.4个和2.2个百分点。从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交易价格变动情况看,7月底大部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产品的交易价格比月初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PPI的这些变化趋势与7月份制造业PMI略有回升较为吻合,表明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举措的政策效应有所显现。”余秋梅认为。
对于未来整体价格走向,专家们普遍认为将比较平稳,相对于“稳增长”而言,“控通胀”压力相对较小一些,PPI降幅的收窄有利于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预计,全年价格不会有大幅抬升,CPI应当能够控制在3%以内。
(综合本报记者朱剑红和新华社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9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999亿元,同比多增1598亿元。1—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78万亿元,同比多增3839亿元。
统计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5.24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1.06万亿元,同比增长9.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7个和5.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44万亿元,同比增长9.5%。当月净投放现金349亿元。
统计还显示,7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2573亿元,同比少减2433亿元。1—7月人民币存款增加8.83万亿元,同比多增1.96万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货币和信贷增速均出现反弹态势,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三季度经济企稳向好积极迹象。
“7月份新增信贷较上月少增了1606亿元,但同比多增了1598亿元,属历史同期较高水平。按照惯常的信贷投放节奏计算,三季度各月的贷款投放应在6000亿元左右,从这一角度来看7月份近7000亿元的信贷投放并不低。”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认为。
分析人士认为,贷款的增长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近期政府提出了支持铁路、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环保等领域的稳增长措施,这对信贷需求有一定提振作用;二是6月份受市场资金紧张、银行流动性压力较大的限制,贷款投放不多,以致部分贷款推迟到7月份发放,促成了7月贷款的增长。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友清认为,7月份货币增速一定程度的反弹,表明“钱荒”事件后监管层对货币调控力度的放松,体现高层“稳增长”意图。
“货币增速的明显反弹,表明三季度经济走势正得到巩固。”管友清认为。
此外,从7月份贷款结构的变化也可窥见出三季度经济运行中的些微积极变化。数据显示,7月份银行贷款中,对公中长期贷款增加2431亿元,较上月多增490亿元;短期贷款增加2284亿元,较上月少增1546亿元。
“对公中长期贷款环比多增与7月稳增长措施实施、部分项目开工有关。其占总新增贷款的比例也从上月的23%提升到35%,这是实体经济企稳的信号。”鄂永健认为。
就在央行发布金融数据的同时,国家统计局也发布了7月份相关经济数据。其中,PPI同比下降2.3%,降幅明显收窄,工业增加值同比上涨9.7%,创出3月份以来的新高。而考虑到此前公布的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小幅回升,以及7月份进口数额的同比大幅增长,三季度经济运行企稳迹象初显。
“7月份投资、消费、进出口以及信贷都呈现出温和上升的走势,全年实现7.5%的经济增长目标已无虞。”金融专家赵庆明认为。
经济初现积极迹象,也给未来货币调控拓宽了空间。分析人士认为,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将在稳健的基调下有所预调微调,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保持平衡。
“稳增长要求政策放松,但出于避免房价大幅上涨、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的考虑,政策又需要保持适度偏紧。在此情况下,预计年内货币政策仍保持稳健基调,利率和准备金率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大。”鄂永健判断。
(综合本报记者田俊荣和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