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上海自贸区写字楼房源紧张、租金上涨,但来此注册的企业仍热情高涨,并由此出现了“虚拟注册”、“跟风投资”等现象,引发外界关注。
14日,记者实地走访上海自贸区后发现,目前已出现部分虚拟注册公司,其注册地址仅仅用来注册公司,而不是实际办公。
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陈波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虚拟注册产生的企业,有些可能只是为了享受政策红利,或者套利。他个人认为需要设立门槛予以“纠正”。
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当天就此表态称,现在自贸区采取“宽进严管”方式,宽进有可能会产生虚拟注册企业,但后期“严管”,估计这类企业也无法生存。
此外,在上海自贸区,“淘金客”纷纷涌入,在浦东基隆路9号的上海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每天排队注册者甚众,其中不乏“跟风投资者”。
陈波表示,这说明大家非常渴望在自贸区有望形成的自由竞争环境中成长起来,“我们虽然没有细则,但有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先行先试,这对企业颇有吸引力。”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经济部门相关负责人王彬告诉中新社记者,现在,“不管怎样,先抢个位置再说”的投资者比例还比较多。但他认为,这类投资者有热情,不能强制“挡在门外”。因此,管委会方面自业务受理首日开始开办“扫盲班”,介绍自贸区的大体政策、投资环境,引导企业合理投资,不要盲目跟风。(郑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