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行政体制改革 政府华丽转身

——全面深化改革述评之一

王比学 徐隽

2013年11月01日08:5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行政体制改革 政府华丽转身

  酒类批发许可证工本费、农作物种子检验收费、社会保障IC卡工本费……这些与企业、农民、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收费项目,自11月1日起正式取消。至此,今年全国已统一取消和免征共计347项中央级和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深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稳步开展,行政成本进一步降低,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不断提高……政府职能向着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协同,简政放权全国一盘棋

  早在今年3月18日,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便确定了扎实推进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9项任务。此后,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一批达标评比、评估和相关检查活动,频频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

  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多次召开常务会议,取消和下放共计221项行政审批事项。这不仅使企业在更大程度上拥有投资“拍板权”,把投资引向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领域,又可让政府腾出更多精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管好该管的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在中央政府简政放权的同时,各地也在积极行动。该放的权坚决放开放到位,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北京的邢博君在公司负责企业注册,他告诉记者,过去,注册一个公司,光验资、执照、税务等费用就得花8000元。今年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后,只需花30元。“费用降低,节约了企业成本。”

  10月31日,贵州一家制药公司向省工商局提交注册资本、经营范围变更的材料,当天就领取到了新的营业执照。在此之前,此类注册登记的行政审批时限为5至7个工作日。从今年8月开始,贵州省注册登记类中的绝大部分行政审批事项由过去的“一审一核”改为“审核合一”,只要申请材料符合要求,当场就可办结。

  广东省被列为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地区。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曾算了一笔账:如果把审批时限压缩70%,广州市每年能省下的建设资金利息就达30亿元。

  行政体制改革,需要自上而下,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这既是社会的共识,也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行动。

  碰硬,更多的“铁办法”出台

  前几轮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与部门意见一致的审批项目改革“连肉带汤”端了出来,但是随着改革攻坚战打响,剩下的都是“硬骨头”。一些领域出现了行政审批项目不减反增、明减暗增、“按下葫芦浮起瓢”等乱象。

  对此,中央编办负责人介绍,中央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正在与各部门反复“对表”,即将公开,接受公众特别是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在这一“行政许可总清单”里的项目只减不增,不在总清单中的项目现在不能实施,以后也不得实施。“行政许可总清单”不仅体现了对公权力“法无授权即禁止”的要求,保障了公众“法无禁止即自由”的权利,更是展现出改革思路的创新,面对改革的“硬骨头”,需要更多的“硬杠杠”、“铁办法”、“钢牙齿”,需要法治思维和现代政府的理念。

  机构改革不易,职能转变更难。今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获得通过,存在了64年的“铁老大”——铁道部成为历史,多个政府部门也撤并调整。这次国务院机构调整力度不小,涉及十几个部门,撤掉了4个正部级机构,很多部门的职权、人员都已划转。

  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意志,才能打好这场改革攻坚战。

  配套,改革的综合性协调性增强

  取消和下放的权力谁来承接?如何承接?需要配套改革,呼唤顶层设计。

  在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成为重要议题。会议部署,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

  前些天,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86岁老人章学清家里,为他提供免费家政服务。而后,第三方监督机构就服务质量对章学清进行了回访。目前,像这样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做法已逐渐成为常态。

  行政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增强改革的综合性、协调性,才能打好“组合拳”,从而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财政部通知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对2013年一般性支出统一按5%比例压减,重点是压减办公楼和业务用房建设及修缮支出、会议费、办公设备购置费、差旅费、车辆购置和运行经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经费等。

  在压减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一般性支出的同时,“三公经费”的公开也“爬坡上坎”,进入快车道。国务院要求,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决算总额和分项数额增长的中央部门,细化说明增长的原因。各省(区、市)政府全面公开省本级“三公”经费,争取2015年之前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全面公开“三公”经费。

(责编:刘然、李海霞)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