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南旱北涝”是否会影响南水北调工程调水能力?

2013年11月04日07:28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南旱北涝”是否会影响南水北调工程调水能力?

新华网武汉11月3日电(记者 吴植 陈君 袁志国)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向北京等华北地区送水只剩不到一年时间,位于鄂豫陕三省交界处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本计划在今年9至10月的秋汛期首次蓄水,但由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水量比往年少很多,水库水位不升反降。

专家指出,丹江口水库将待明年夏汛和秋汛期收纳洪水,才能使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得到较高水位的检验,并确保明年汛后按时调水。此外,将来必须通过统一调度汉江流域的众多水利工程、科学统筹各方用水利益,并抓紧开展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二期补水研究论证,才能应对“南旱北涝”趋势和水库上游多地取水可能给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能力带来的影响。

建成于1973年的丹江口大坝是新中国第一个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为满足南水北调需要,大坝经过过去8年的加高,顶部高程已由162米加高到176.6米,今后丹江口水库正常情况下的最高水位将由157米升至170米,库容相应从174.5亿立方米增至290.5亿立方米,成为中国仅次于三峡的第二大水库。

截至今年8月底,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库底清理、大坝加高工程等都已通过水库蓄水前最终验收,且长江防总批复同意丹江口水库今年9月的汛期极限水位由原来的152.5米提高到163.5米。这两个先决条件意味着水库从9月起就可开始蓄水。

然而,记者从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了解到,由于今年汉江上游陕南一带秋雨明显偏少,加之上游其他水库加大蓄水量等原因,汉江秋汛不见汛,如丹江口水库今年9月的日均入库流量仅446立方米/秒,比多年平均值少7成。另一方面,为维持一定的下泄流量以满足汉江下游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丹江口大坝9月的日均下泄流量不得小于800立方米/秒,10月及以后的下泄流量不得小于600立方米/秒,导致水库一直入不敷出。

11月3日8时,丹江口水库入库流量仅395立方米/秒,水位144.38米,较8月底下降了3米。随着汉江冬季枯水期来临,水库水位还将继续下降,预计到明年5月,水位将低至历史少见的135米。

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把南方汉江的清水北调,以缓解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等19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的用水紧张局面,促进那里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但近年水源区屡发旱情以及今秋丹江口水库蓄水不足,引发了不少人对将来南水北调工程持续大规模调水能力的担忧。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说,目前的状况并不会对工程明年汛后按时向北方调水产生影响,因为汉江在夏汛期间通常都会有较大来水填充库容。此外,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水库已由不完全年调节型变为多年调节型,未来可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留住丰水年的一部分洪水,以弥补枯水年,从而最大化地实现洪水资源化利用,既减轻汛期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又保证向北方供水,还能在冬季枯水期对汉江下游加大补水。

但他坦言,过去10多年来,中国南方已进入“水少周期”,汉江等流域近年虽发生过较大洪水,但总体上水量有所减少。再考虑到汉江上游一系列已有、在建和规划中的调水工程以及中下游用水需要,将来国家应该对汉江全流域进行统一调度,统筹考虑各方用水利益,才能提高南水北调供水保证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曾指出,历史上当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出现连续两年以上的枯水年时,北方受水区也多为平水年或枯水年,这对调水不利。当水源区遭遇枯水年,为保证水源区用水需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实行“枯水年少调”原则。同时,还应将丹江口水库上游的一系列干支流水库纳入统一的应急调度,及时向丹江口水库补水抗旱。

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公司的有关负责人提出,随着汉江流域需水量越来越大,特别在枯水期和干旱时,各方用水矛盾会更突出,必须统筹协调陕西引汉济渭调水、引丹灌区用水、鄂北岗地供水、汉江中下游生态用水、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等诸多方面,才能提高汉江水资源的调配能力。

多位专家均认为,将来若要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年均供水量由一期的95亿立方米加大至120至130亿立方米,相关方面必须抓紧开展从长江三峡水库向汉江补水可行性的前期研究工作。

(责编:聂丛笑、乔雪峰)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