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和连接线工程资料图
中国经济网珠海12月2日讯(记者 李方)中国经济网记者从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和连接线工程施工方了解到,目前工程正按照施工计划有序推进,预计在2016年底完成的时间不变。香港口岸建设面临航空限高、白海豚保护等严格要求,施工方不断创新技术和装备,一次性解决各类技术难题,一些创新技术成为新的行业技术标杆。
香港口岸建设预计2016年底完工
港珠澳大桥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项目之后的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工程由香港、珠海、澳门三地政府共建共管,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包括海底沉管隧道、港珠澳三地人工岛、三地结合部桥梁三个部分组成,设计使用寿命120年,是当前世界上综合技术难度最大的工程。
作为港珠澳大桥香港部分的三个主要工程之一,也是最重要、投资最多的工程,香港口岸预算总投资304.34亿港元。香港口岸建设采取填海造地的方法建造一个面积150公顷的人工岛,用于建造过关检查设施和办公机构,包括建造长约6140米,由134个直径27米或31米的格型钢板桩圆筒组成的海堤。香港接线桥部分全长9.4公里,预算投资128.6亿港元,将建造三线双程高架桥,包括掉头设施及风测站、船用雷达等配套设施。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香港口岸工程将于2016年2月份完工,连接线工程将于2016年11月完工,港珠澳大桥整体预计将于2016年底全部建成通车。
白海豚繁殖期钻孔曾停工2月
香港口岸和连接线施工方,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苏岩松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该工程建设之初就面临几大困难,一是香港口岸比邻繁忙的香港机场,航空限高严格,部分地区路面净空仅约7米;二是环保要求高,对水质、噪音、沙螺湾文化遗址、白海豚环境保护等都有极为严格的要求;三是桥梁大跨度多、结构复杂,超过100米跨度达22跨,跨度最大为180米,是目前世界上拼装桥梁中的最大跨度。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施工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装备、创新技术,一次性解决各类技术难题。苏岩松举例说,比如原先需要20台碎石桩,因为限高要求,就需要把10台或者8台做成伸缩式碎石桩,既要保证打到一定深度,又不能超过限高高度,考虑到这个工艺,设备和工程量方面就需提前做出计划。“伸缩式的必然影响效率,但因为限高必须这样改造,不限高的区域,需要打多深就打多深。”
据了解,在环保方面,施工方邀请了国际环保专家队伍对白海豚进行现场观测,尽量做到维持生态原样,仅这一项人员和设备投入就达几千万元港币。苏岩松介绍说,5、6月份为白海豚繁殖期,为了减少噪音,钻孔全部停止作业。
“这也是作为央企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技术优势,中港愿意在设备上加大投入、加大创新,去满足施工的要求,克服技术难题,”该项目工程师朱维一表示,“如在抗震设计标准方面,香港没有规范,目前我们参照欧洲标准做规范,这套标准体系完成后就可以应用到香港今后的桥梁建设当中去。”
中国企业海外发展需要更多支持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中国港湾作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海外平台公司,主要承担了中交集团走向海外的职能,而中交领先于国企工程行业,在80年代就已“走出去”,在马来西亚、科威特、印尼、巴基斯坦、缅甸、斯里兰卡等国家做了一批标志性工程,中国港湾“CHEC”已成为国际工程行业的知名品牌。
“在巴基斯坦,一提到China Harbour(中国港湾)几乎人尽皆知,在机场安检时候我们拿着许多大行李,一提到我们是China Harbour的,人家竟然直接让我们过境。”中国港湾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叶笑阳说,这一趣事让港湾人津津乐道,也说明中国工程的的确确惠及了当地民生。
据了解,中港在海外发展30年,通过国际竞争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带动了国内一批民营企业的发展。叶笑阳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2006中国港湾海外合同额是5亿美元,2012年是55亿美元;2006年利润仅为几百万美元,2012年实现盈利15亿美元,发展非常迅速。
“中国港湾是中交集团在海外业务发展的侧影,也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一个缩影,”叶笑阳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靠的是海外竞争力,依靠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海外打出一片天地,获得了很高的市场份额。”
作为港湾的管理层,十几年都在国外做项目的苏岩松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国际市场竞争异常残酷,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正常竞争也经常遭遇到许多阻拦,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成熟发展,希望能有更多声音理解中国企业,支持中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