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中国交通建设集团

港珠澳大桥:引领中国走向世界桥梁强国的大桥

秦一娥

2013年12月02日14:51    来源:光明网-经济频道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港珠澳大桥:引领中国走向世界桥梁强国的大桥

  如果说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在建设苏通大桥、润扬大桥时带来了一次次技术创新和行业突破,那么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不仅具有连接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深刻社会意义,更是引领中国从桥梁大国转向桥梁强国。

  资料图

  港珠澳大桥是集隧—岛—桥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外海建造的最大、最难的桥梁。它的主体工程总长29.6公里,其中桥梁22.9公里、隧道5.99公里、人工岛长2乘号625米。据目前的投资估算,大桥工程投资超过700亿元,加上三地的配套建设,全部投资可能超过1000亿元。

  据施工单位中交集团员工介绍,港珠澳大桥主岛隧工程全长7440m,东、西人工岛各全长625m,沉管隧道(含暗埋段)全长5990m,预制沉管长度5664m,人工岛岛内隧道分为暗埋段、敞开段,暗埋段长度为163m。沉管隧道由33个管节组成,采用节段式柔性管节,标准管节长180m,最深沉放水深约44m。通航孔青州航道桥岛塔高163米,主跨458米,横向H型双塔双面斜拉桥,是三个桥梁标中跨度和高度最大、最具有标志性的主桥。

  另外,该桥设计120年的使用寿命,由于两岸三地的多项技术标准要求不一样,相对国内许多大桥的建设,港珠澳大桥在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上要求更高,大部分技术标准采用香港使用的英标。其中,青州航道桥索塔的斜拉索安装采用1860MPa平行钢丝斜拉索,这在国内应用很少。

  由于港珠澳大桥项目之大,没有成功的大型项目经验借鉴,很多技术难题都是在施工现场需要进行多次实验、检验。为了较好的完成工程建设,中交集团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采用了如移动导向驾沉桩工艺、钢圆筒围堰干法安装工艺、大节段钢箱梁安装工艺新工艺,并攻破了多项技术难题,申请了多项行业内专利发明。同时企业制定了多项科研命题,坚持科技创新,与多所大学和有经验的设计单位沟通,不断优化施工工艺。

  除了在造桥技术上有所突破外,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也从其它多方面进行了完善。由于该桥的施工现场经过中华白海豚保护区,为了更好的保护白海豚,中交集团专门派员工去监测海豚区,一旦有海豚经过,现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在环保管理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另外, 为了强化区域安全管理,落实过程监控。企业引入国际石油行业HSE管理体系,一边所有船舶安装AIS自动识别系统,实现对施工水域船舶的实时监控,保障船舶安全管理。

  对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国公共关系研究所所长、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院长董关鹏表示,该项目的建设具有几个典型的国企特色:一是技术范儿,即拥有高科技的手段和先进的设备;二是逻辑范儿,施工过程中各项技术都是进过反复调研,并且缜密进行;三是亲切范儿,即这里的员工都很朴实,默默的建造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项目。他概括港珠澳大桥,不是一个面子、形象工程,而是一个服务人民的踏踏实实的工程。

(责编:罗知之、李海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