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东芝3500万美元接手OCZ

本报记者 陈偲 发自上海

2013年12月04日02:09    来源:国际金融报    手机看新闻

 

  一度面临破产危机的OCZ抓住了“救命稻草”。 昨日,美国固态硬盘(SSD)制造商OCZ宣布已经与日本东芝公司达成协议,东芝将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OCZ公司所有资产。据悉,这起交易预期将在2014年1月完成,交易将按照《美国破产法》第363条规定的出售和拍卖程序进行。

  在分析人士看来,东芝可以通过收购方得到OCZ的大量高价值技术与产品,而OCZ也能自保一命,这是一笔双赢的交易。

  根据协议,东芝将全盘收购OCZ的客户端、企业固态硬盘业务,完整获得其专利控制器、固件、软件技术,市场销售团队,品牌和销售渠道。东芝也已同意为OCZ提供债务人占有(DIP)融资支持,确保有足够的资本和闪存供应,支撑收购期间OCZ的正常运营。

  根据OCZ公布的截至8月31日的2014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司收入达到3350万美元,同比减少62%,环比减少39%;毛利率4.2%,环比锐减10.5个百分点,但好于去年同期的-4.6%;净亏损达到2605万美元,尽管几乎是前一季度的两倍,较去年同期的3318万美元亏损略有缩小。

  Longbow Research的分析师约瑟夫·威霆曾表示,“OCZ破产并不奇怪,估计该公司的现金只能支撑一个季度左右,没有看到愿意收购的买家。”

  据了解,OCZ一直被认为是硬盘制造商如希捷科技和西部数据以及闪存制造商美光科技的收购目标。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国内固态硬盘的发展普及仅四五时间且市场潜力巨大。那么,拥有独家技术团队、自主主控、为SSD普及做出重要贡献的OCZ为何挺不住了?在多位专家看来,OCZ主要受困于NAND闪存的短缺。与此同时,OCZ品牌的固态硬盘名声大落,“白片门”、“固件卡顿”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了众多用户的质疑,OCZ却未即时处理。

  “近年来,OCZ一直面临NAND闪存短缺。”一位业内人士指出,NAND闪存用于内存卡和固态硬盘的通用存储及数据传送。目前可以提供NAND闪存的企业仅有数家,但是SSD硬盘的飞速发展对于NAND的需求与日俱增,与上游关系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产能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移动设备的飞速发展。”业内人士介绍,据统计,中国仅2013年持有的智能手机数量超过3亿部,到2016年持有数量将超过7亿部。如果加上上平板电脑的份额,三星、东芝、海力士等NAND闪存生产厂商对于颗粒供应非常吃紧。

  “另一方面,OCZ则抓到了救命稻草,东芝将解决OCZ面临的闪存芯片问题,东芝先进的闪存技术和产能将是其最坚强的后盾。”上述IT人士告诉记者,像此前爆发的“白片门”事件将不会再发生。

(责编:胡挹工、王溪)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