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中部崛起

城镇化的钱从哪来

瞿长福

2013年12月25日08:46    来源:经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城镇化的钱从哪来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为破解城镇化建设资金难题指明了方向。

  钱从哪里来?这是城镇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大课题。城镇化既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也是资金投入的重要渠道。具体的数据虽有待进一步考量,但城镇化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则是确定无疑的,已成为必须跨越的一道现实“门槛”。

  从城镇化实践看,相关建设庞大的资金投入主要体现为“硬件”投入和“软件”投入。“硬件”方面,包括水电路气、住房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生产生活设施和空间;“软件”方面,包括居民就业就医上学、低保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投入。这两大块,包含了居民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的基本配套与保障,任何一点都不可或缺,任何一样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

  现实中,一些地方城镇化面临的困难恰恰是投入不足,甚至无钱投入。“硬件”投入方面,“白手起家”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地方自身财力不够,政府只能拿出很少资金做“杠杠”,有的甚至拿不出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只能举债融资,现在有些县市债务包袱过重过大,原因就在于此;有的地方通过对开发商许诺,让开发商出资修路建城,再给予开发商土地优惠或者帮开发商卖房“投桃报李”,赶农民进城上楼的现象就多是在这种状况下发生的。“软件”投入方面,一些地方留下的欠账和“漏洞”更大。在稍大点的城市,上学难、就医难、社保难成为不少“新居民”的心病;在扩建、新建的城镇,不少“新居民”除了担忧各种社会保障能否到位外,还得为就业犯愁。

  上述现象及问题的肇因,固然与那些地方片面理解城镇化,单纯追求GDP,脱离实际、仓促上马、盲目上马有关,而另一方面,也与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机制不清晰、不顺畅、不完善有关。城镇化将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对产业布局和提升、消费扩围和升级、社保投入和增加等都将带来直接影响,但城镇化毕竟需要巨大的物力财力投入和保障,“没资金,再好的功能也发挥不了。”

  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城镇化要走出一条新路,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准确理解这一要求,将从根本上化解城镇化投资难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涉及方方面面,但在实践中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确立政府投入重点和投入来源;二是建立社会化多元融资渠道与体系;三是理顺社保投入的分担机制。

  对政府而言,除了科学编制发展规划,还要着力建好基础设施。政府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投入者,要按中央要求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使地方有钱干这个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说。只有地方明确了哪些是政府该投资的,并且有了投资机制保障,才有利于城镇化健康推进,才可以避免这些年出现的“土地城镇化”、廉价卖地征地等问题。

  渠道融资多元化方面,重点在于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过去,城镇化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而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只能借钱,导致一些地方债务问题不断。现在,除了一些应由政府掏钱的项目,更多的资金要通过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筹集。只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按市场规律办事,城镇化就能使大量囿于渠道难觅的民间资金找到用武之地。

  社会保障方面,农民进城的一大成本,是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种保障投入。现在各地都建立了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但自筹为主,各自为政,导致“移民城镇”要负担“新居民”的各种保障费用,而“新居民”此前可能已在外地交过保险,即便保费能随同转入,在年限长短和收入高低等方面也可能与本地存在较大差异。此外,由财政负担的教育经费等方面也都存在分割问题,导致“移入城镇”负担加重。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建立统一的全覆盖保障网络,制订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合理分担机制。同时,还要形成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吸纳更多的农民转化为市民,使城镇化真正做到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责编:李彤、刘阳)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