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在此节点举行的全国两会,无疑承载了更多意义和期待。一张蓝图,一份愿景,“十四五”的中国,令人期待!3月4日起,人民网推出“开局十四五·代表委员说”系列报道,带您一起聆听两会“好声音”,畅想“十四五”美好新生活。
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杜燕飞)“‘十四五’时期,要强化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作用,大幅提升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日前对人民网记者表示,要鼓励国有企业建立双向开放式创新平台,加快推进“产学研融用”协同创新,持续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与人员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受访者供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
“企业是创新主体。一直以来,国有企业在推动科技创新放、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王寿君表示,目前,国有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仍存在合作形式不健全、转化能动性不足等问题。
为此,王寿君建议,要鼓励国有企业建立双向开放式创新平台,积极推进自主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相结合。
“ 这里的‘双向’指的是:一方面,国有企业要深入挖掘自身技术创新实际需求,推行‘揭榜挂帅’,不管科研人员是企业内部的还是外部的,都可以向他们广泛征集科技成果;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重视自身先进技术成果的积累与梳理,并将适用技术成果转移到其他企业和行业中,带动国内相关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汇聚,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王寿君告诉记者,同时,国有企业要更好地“走出去”,进一步深度融入国际分工体系。
同时,要鼓励国有企业牵头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推进“产学研融用”协同创新。“应加快推进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新型研发机构。这样不仅有助于强化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更有助于在新格局下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战略调整,激发国企活力。”王寿君说。
此外,应持续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与人员激励机制。“在科研人员方面,应进一步明确其科技成果的边界范围和独立性评价标准,这样既能肯定原有研发人员的工作成果,又能激发后续研发人员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王寿君表示,在管理人员方面,应合理提高国有企业科技投入与成果转化的指标权重,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考核,从以往考核偏重利润,转向利润、科技投入与成果转化收益并重。
“开局十四五·代表委员说”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