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一年来探索彰显成效
“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推下,我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约48.4%,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关键支撑。”9月25日,在2021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现场,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如是说。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声犹在耳。一年来,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各部门各领域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未来该如何进一步推动能源低碳转型?论坛上,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围绕“创新引领能源低碳转型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主题,交流探讨、各抒己见。
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使能源系统面临巨大变革,短期内需要承受转型阵痛,但从长远来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才能实现我国能源本质安全。”章建华表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要在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内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必须坚定不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坚定不移兜紧能源安全底线,坚定不移加强能源科技创新,坚定不移深化能源国际合作。
在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马丁·芮泽看来,能源部门脱碳不仅是对能源规划部门的挑战,而且是对各省各地区发展也具有实质性影响。中国煤电转型已经开始,但要想加快转型步伐,需要更强有力的政策组合。“能源转型具有创造巨大经济新机遇的潜力,只要有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组合,中国便能够从中受益。”他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指出,我国煤炭行业既要做好“减”的工作,以助力“双碳”目标;又要履行“保”的职责,以保障能源安全。“据我们研究,‘十四五’时期,煤炭消费仍将处于峰值平台期,2025年煤炭当年需求量仍有41亿吨,到2030年仍可能达到36亿吨。为此,需要进一步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因地制宜推广阶梯式分级分质利用,为煤炭集约化高效利用找到新出路。”他表示。
依靠科技进步、完善制度体系,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近年来,北京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北京市市长陈吉宁介绍,未来,北京市将围绕新能源利用存储,智慧能源互联网,智慧交通系统,建筑零碳排放,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重点领域,谋划布局一批研发机构和科研平台,大力开展技术研发攻关,加快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将北京建设成为新能源技术创新策源地和发展高地。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日益临近,冬奥场馆周边社区居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开展环境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严格开展低碳管理,努力实现冬奥会碳排放全部中和的目标?
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总体策划部副部长王仁华表示:“筹办之初,我们就确定了最大化利用现有场馆的思路,尽可能减少新建场馆,从源头降低碳排放。我们提出,所有冬奥会场馆都要成为绿色建筑。针对雪上场馆尚无标准的情况,我们组织专业力量制定了绿色雪上场馆标准,不仅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还为场馆建设中低碳措施的落实提供了规范和指南。”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中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今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我们正持续完善配套制度体系,加强对碳市场各环节的监管,今后将在发电行业碳市场运行良好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覆盖范围,纳入更多高排放行业,逐步丰富交易品种、方式和主体,实现全国碳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指出。
章建华表示,要完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依托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组建一批“产学研用”一体的技术创新平台,加速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以产品标准和行为规范汇聚更大绿色低碳合力
应对气候变化关乎人类未来。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中国通过推动这些清洁技术发展,把这些技术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对于很多国家来说,这些清洁技术不再是他们无法负担的昂贵技术了。”在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看来,中国政府在这个领域承担起责任,发挥了积极作用,和世界各国一起应对气候危机。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彰显了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相符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注入强大的政治推动力。”黄润秋表示,“世界各国应加强绿色低碳发展的对话交流与务实合作,取长补短、互学互鉴,实现合作共赢。”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已超过4亿人,对部分绿色低碳产品的接受度和需求规模明显提升。未来10年是居民消费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的关键期,要如期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下更大气力,引导居民生活绿色低碳转型。”马建堂建议,在交通、家电、服装、食品饮料包装等领域,应依据生产者责任原则,把生产企业和物流公司作为低碳转型责任主体,提高能效标准、提升再生材料的使用比重。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新时尚,引导居民在取暖、餐饮等生活方式上增强节约意识,并引入市场机制,用价格信号引导居民改变生活方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