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系列报道
察北管理区:打造美丽乡村与产业综合体
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近日,人民网“我和我的新时代”乡村振兴采访调研活动走进河北省张家口市察北管理区,聚焦当地乡村治理的有效举措,依托乡村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新探索。
察北位于河北省西北部, 内蒙古高原南端,前身是国营察北牧场,先后隶属中央农业部、河北省农垦局,是历史上著名的国家“三号军马场”。多年来,特殊的行政体制、较小的经济规模、巨大的投入差距,农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治理、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与周边县区相比较为落后。
发展的落后也导致年轻人纷纷外出,进而引起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截至2017年底,全区农宅空置率50%以上村庄接近一半,涉及2548户、5588人,占到全区村庄近一半人口。
为了改善乡村面貌,给老百姓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立足村庄数量少、基础设施落后、改造成本高、村民搬迁意愿强的实际,察北采取城区分散安置、易地新建、联村并建、就地整治四种综合治理模式,投资10亿元进行全区全域村庄治理。
2018年6月,察北拉开农宅空置率50%以上的“空心村”治理工程序幕;2020年5月,全面启动了农宅空置率30%以下的村庄治理,2021年底6个新建中心村、2个就地整治村全面完成整治,实现了产业配套、污水处理、垃圾治理、厕所革命、自来水入户、道路建设、面貌改造“七个彻底扭转和全覆盖提升”。统一配建252套互助幸福院、公租房,全面保证困难群众享受到与其他群众同等的住房条件。
一排排新建的小楼、整整齐齐的连排民居,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道路……如今的察北,“颜值”提升明显。
“空心村”的焕然一新,加强了察北联动发展的全新格局。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察北出手瞄准小而特,落笔对标精而美,规划了“1+8”的城乡发展格局,即一个主城区和8个中心村,全面实现城乡要素、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主导产业等一体化、融合化、均等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近年来,察北引进旗帜等乳业龙头企业,打造“品质化种植、科学化养殖、产业化打造、资源化利用、融合化发展”的全链条乳业产业,成为全省优质奶源基地和张家口市奶业发展核心区。
奶产业链上游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周边居民进行饲草种植,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帮助居民增加了收入。同时,还形成订单种植的新产业模式,累计带动冀、蒙、甘、晋等地区种植饲草20多万亩,成为了区域性产业。
产业建在家门口,挣钱不用往外走。立足支柱性产业,察北在离居民最近的地方,建设了一批发展前景好、与居民劳动能力相契合的产业,确保每个村、每一户都有产业覆盖,打造了走出了一条“三个打造”乡村产业转型发展之路,即:在家门口打造种植基地,发展规模种植业;在家门口打造养殖园区,发展特色养殖业;在家门口打造生态农场,发展精品果蔬业。
紧盯特色乳业、绿色薯业两大产业前端的饲草、马铃薯供给,察北大规模流转土地,在家门口打造了规模种植基地,全面推广优质饲草和马铃薯种植,目前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马铃薯每年亩均收入1500元,饲草每年亩均收入400元。
结合全村人口劳动能力,察北在“空心村”治理过程中,以不改变村民生产方式为前提,在新建中心村配建建设了养殖园区,总共328套养殖区,每套可养殖肉牛15-25头。养殖园区既保障了原有养殖户的利益,又推动了畜牧养殖规范化发展,还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按户均15头养殖规模算,仅养殖园区一项预计可为养殖户实现年利润3400多万元。
在察北沙沟镇哈尔胡洞村,察北打造了一家集生态草莓、哈密瓜、西红柿、胡萝卜、土豆、水果洋葱、溜达猪等高端果蔬、肉品种养于一体的原生态农场,所种养的农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二线城市,目前拥有会员1500余人、拓展微店、电商120余家,年销售收入达400万元。
如今的察北,不仅村容村貌大大提升,相关产业也围绕村庄大力展开,“空心村”摇身一变,俨然成为了美丽乡村兼产业综合体,绘就了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未来察北将倾力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行动,持续做强主导产业,发挥我区农业资源禀赋丰富多元的特点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富民产业,加快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促进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利益共享,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察北管理区党工委书记薛美华表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