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中华财险:深耕“三农”领域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2022年11月22日09:30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当一块田地要播种、插秧之前,先须通过犁田把田地深层的土壤翻上来,浅层的土壤覆下去。因此,深耕是必须重视的农事活动。在广阔无垠的土地上,除了农人的深耕外,还有人默默地与时间为伍,不计回报地付出,只为在中华大地结出壮硕的果实。

深耕,意味着一份责任与沉淀。作为我国规模化经营农业保险历史最长的保险公司之一,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耕“三农”领域三十六载,勇担服务“三农”责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胜天一筹的底气

“埋汰秋”——老一辈农人口耳相传的天气现象,指的是在农区秋收期间降水频繁,导致土地偏湿偏涝。在内蒙古兴安盟地区,一到10月份收获季节就会出现这样的恶劣天气,导致收割机下不了地,成熟的作物收不回来。

今年种的2500亩旱地玉米迎来了大丰收,但农人敏感、细腻的心思,又让家住内蒙古兴安盟桃合木苏木的玉米种植大户白光辉望天兴叹。于是,他将自己的苦恼讲给了正在农地考察的中华财险工作人员,“能不能增加一个保险,多一重保障?”

在提炼了农户共性需求后,中华财险决定因地制宜,弥补收获期的空白领域,推出创新型“收获期保险”。首期推出的大豆、玉米等商业性收获期保险,彻底保障住了最后一个环节:覆盖了农作物在收获过程中所面临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风险。保险期限自种植保险保期结束次日起计算,一般为一个月,具备“短、平、快”的优势。

白光辉得知中华财险兴安盟中心支公司开发并推出了一款“商业性玉米收获期保险”后,于9月16日为他的2500亩旱地玉米投保了这款产品,缴纳了保险费10万元,获得了250万元的玉米收获期风险保障,为他的旱地玉米上了“安全锁”,解了“心头难”。

兴安盟是全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之一,玉米年产量常年在100亿斤以上,玉米就是农人眼中的“香饽饽”,享有同样待遇的还有被誉为增收致富“金豆豆”的大豆。2022年,农业农村部在多地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以扩大种植面积,提升产能。

“大豆+玉米”,这个组合能行吗?在保守农人的理解中,“矮个子”大豆通常只长到小腿位置,“高个子”玉米则长势喜人,往往能到2米,这样的“身高差”能否为邻,农人在心里打了个问号。又因为当地政策性保险中仅包括玉米,不少农户又找到了中华财险,讲出了他们的担忧。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方案》的下发,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在内蒙古自治区4个旗县落地实施,可谓是来了一场及时喜雨。

保障更充分、更全面了,农户的积极性更高了,“黄金搭档”收获颇丰——采用玉米带与大豆带复合种植,既充分发挥高位作物玉米的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受光空间,实现玉米带和大豆带年际间地内轮作,又适于机播、机管、机收等机械化作业,在同一地块实现大豆玉米和谐共生、一季双收。

自2007年起,中华财险主动承办了新疆、内蒙古、湖南等六省份的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并通过不断的实践试验、摸索总结,为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无处隐形的意外

金融浇灌,更在于“精准”二字。中华财险始终在“精准”上下功夫,让意外无处遁形。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这里草木丰茂,是理想中的畜牧地。但受限于交通阻碍与经济发展,大部分牧民的养殖理念仍很落后。每当高原进入漫长的冬季降雪期,考验也悄悄来临。

“我们发放藏汉双语宣传册,对牧民进行宣传,经过多年经营,现在大部分牧民已经有了保险意识。”通过丰富完善保险配套机制,中华财险将阳光普照在这片草原牧场之上。

除对牦牛养殖业前端的牦牛、牧草进行保障外,中华财险还发挥保险在防疫卫生方面的作用,推广保险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对死亡的牦牛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若尔盖县达扎寺镇红光村牦牛保险定损查勘点,陆续有牧民将死亡的牦牛拉到这里,工作人员忙着登记、拍照、核实。一系列理赔程序完成后,死亡的牦牛会由无害化处理公司统一装车处理。

据介绍,为加快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中华财险升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养殖业保险联动机制,解决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难题,目前“保处联动”模式已推广到162个县市区。

青山绿水,孕育着生命与希望。随着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大规模绿化全川等行动持续开展,四川省青川县森林覆盖率从二十多年前的不到50%,已增至74%。全县25万人口,分散在3216平方公里土地上。随着森林面积的扩大,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也无藩篱。动物下山伤人、毁坏农作物事件频频发生。

从2016年开始,青川县政府联合中华财险推出了野生动物伤人保险。通过较小的资金投入,撬动更大的保险覆盖面,随着试点推进,野生动物致害保险已在四川江油、宝兴、平武、雅江、通江等多地探索实践。与此同时,保险赔偿范围也扩大了,野生动物致害畜禽和农作物,也纳入赔偿范围,并明确了各个品种的赔偿标准,保险年度累计赔偿限额800万元。

“云”渔夫的笑颜

“早上6点一次,傍晚6点一次,半夜也不能掉以轻心。”为了养好鱼,广东省肇庆市水产养殖合作社的带头人马国斌起早贪黑,亲力亲为照料养殖水面,而巡塘是他们雷打不动的日常工作。

马国斌介绍,溶氧度、pH值酸碱度和水温三项指标对鱼的存活和生长非常重要。因此,管理调节好鱼塘的水质是个技术活——“娇气”的“池中之物”对水里溶氧量要求极高,稍有不慎,鱼塘底部缺氧就会造成不小的损失。

夏天,强力台风接踵而至,水产大户们严阵以待,这一次他们有了新的帮手。今年7月,中华财险对鱼塘进行了“升级改造”:加装了溶氧、温度组合传感器、pH传感器、水产养殖物联网控制柜、水下摄像机、农事微型气象站等设备。

有了这些装备,马国斌随时打开手机就能查看水体溶氧量、温度、pH值以及地面上的风力、降水等指标,还能实时观测到水下鱼的生长状况。“过去巡塘是跟着感觉走,现在是看着数据走。”对于这些变化,马国斌赞不绝口。

此外,中华财险推出的“5G物联网水产养殖保险”,利用信息数字化手段,探索大数据在渔业领域的采集、挖掘和应用,建立了“保险+科技+服务”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了渔业保险与产业服务的多主体联动,推动了保险与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目前,这款产品主要在江苏、广东两个水产养殖大省进行试点创新,已经部署了百余套设备,合作了70多家渔业养殖企业及农户。

为持续提升优化精准承保理赔水平,中华财险顺应国家数字乡村战略和智慧农业发展的趋势,不断提升农业保险信息化、智能化、线上化和自主化水平。通过科技赋能,持续加大卫星遥感、无人机、移动勘察等技术应用,探索符合农业风险管理规律的精准承保理赔新模式,利用“空天地一体化”遥感地理信息应用,以“按图作业”推动种植险实务流程再造,代替粗略误差大的人工查勘手段,推动承保真实、理赔准确,回归保险保障本源。用赔款、用汗水、用赞誉、用口碑,成为“金山银山,保险是靠山,农险走在先”的真实写照。

作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先行者,中华财险牢记“服务三农”的初心使命,在乡村振兴等领域亦积极发挥保险保障作用,履行国企责任担当。该公司发布的《中华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行动计划(2021-2025)》显示,将把“三农”保险业务的占比由20%提升到25%,全面提升公司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度,大力构建助力乡村五大振兴的产品体系和长效机制。

(责编:董童、李源)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