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F论坛年会: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应如何提质增量?
2022年,面对新形势、新变化,中国需面对哪些挑战?又该如何应对?在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全球年会分论坛“中国新形势:挑战与应对”上,相关专家学者就该话题展开探讨。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如何多途径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成为关键。
国际金融论坛(IFF)联合主席、联合国大会主席理事会主席韩升洙表示,中国应加快市场化的改革,来实现中长期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在过去十年,中国在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了稳步进展。“加快与市场结构性改革,例如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改革国有企业,确保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公平,政府在中间保持中立的地位以及促进绿色投资的同时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壁垒,这些都有助于重振生产率的增长以及提高整个经济体的长期增长。”
而高质量增长的另一个关键是,韩升洙认为,跟气候相关,中国应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已经提交了最新的减排承诺,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不得不实施一系列的对抗气候变化的政策。“电力行业,国家排放交易系统的推出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这个系统还可以变得更加有效,比如将其覆盖范围扩大到电力行业以外,使电力部门更加一体化,更以市场为导向。这样的改革有助于激励能源的有效利用。”
除了气候,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的升级也成为全世界都关注的问题。韩升洙说:“亚洲是全球价值链和知识传播的重要枢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多边合作依然很重要,中国应该持续发挥作用,构建更加开放、稳定、透明的贸易体系。”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前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尽管受全球疫情影响,但实际上我国的出口远远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预期。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前三季度GDP增长放缓到3左右,但其中有1.1个百分点来自于出口。言外之意,到目前为止,在疫情期间实际上出口是支撑整体经济、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柱。但面临目前全球通胀的风险,可能明年整体全球的需求会出现明显放缓,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出口将会遇到下行的压力。因此我们的确要尽快的、更高效去协调防疫和经济恢复,需要内需补缺口,消费也好、投资也好,要加力去做。
屈宏斌指出,在未来几年看远一点出口还面临另一个层面的挑战,那就是疫情以后所引发的产业链安全、全球产业链重构。这个将对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带来直接冲击。这方面的挑战可能比短期需求的收缩更严峻,因为这是一个中长期的挑战,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我们未来要保住产业链的地位、市场份额,就要在制造业方面继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继续吸纳更多的就业,这是实现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的一个很大的门槛,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多地脱虚向实,重归制造业。
那又该如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表示,要更多关注对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的部分。消费增长越来越多的和消费结构升级有关。现在的消费和过去的消费有很大区别,过去我们主要是衣食住行,是居民个人的消费支出,但是现在转变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新的包括金融这些领域后,它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是和公共服务直接相关,但由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没有跟上步伐,实际上限制了这部分的消费。
刘世锦指出,扩大需求还呈现在投资的增长。制造业投资相对比较稳定,但目前增长比较快的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这个领域的制造投资。电气机械制造、仪器仪表,还有汽车制造等等,总的来讲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这些领域的制造业的投资,现在整体增长比较快。另外特别强调一点,其实去掉基建以后,服务业投资是最近几年增长相当快,而且很稳定,包括在最近两年投资下降幅度比较大的情况下,服务业投资基本上还是比较稳定的,韧性很强,而且略有增长。而服务业投资包含的也是教育、医疗卫生、科学研究、金融、商务服务等这些领域。
刘世锦说:“其实我刚才讲的消费的增长它主要是医疗、教育、社保等等这些,它实际上是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密切相关。因此我想强调一个观点,消费也是投资,人力资本投资,而且是比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投资。”
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产业研究院院长沈明高表示,“到目前为止,全球主要的机构对未来长期的全球增长的预测,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基本上都隐含一个重要的我认为是关键的假设,未来全球区域增长的动能主要来自于新兴市场经济,在中国很难靠出口维持比较快增长的情况下,我们国家应怎样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刚刚谈到的消费,我非常赞同。到2050年,中国的消费实力会接近美国的50%左右,这里面取决于我们对美国增长的假设,意味着我们居民消费未来实际扣除物价因素之后的年均增长出口大概在6%-8%,我认为这个假设方向非常正确,中国未来要靠消费。”
沈明高总结道:“我们国家要实现现代化,要提质增量,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一点是出现一个结构性的变化,即从外需转向内需,内需从投资转向消费;第二点,要实现一个量的合理增长,我们大概要实现4.7%每年的增长,所以在短期来讲,稳增长有其紧迫性;第三点,提质是实现增长可持续的前提,提质的直接标志是相对强势的本币,相对强势的本币实际上有利于推动人民币资产的重新估值,使人民币资产成为全球的核心资产。”
眼下,国际形势风高浪急,中美关系更成为重中之重。IFF学术委员、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胡伟星表示,我们现在面对的国际形势其实非常严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一些是有利的因素,可能西方为主导的国际秩序正在受到挑战、正在被重塑,力量对比发生深刻的变化,东升西降,国际治理体系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大国有更多的话语权,这些都是正面的变化。但我们可能忽视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它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的时期,它的挑战是非常大。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局下,中国必须要克服种种挑战,变压力为动力,把防疫抗疫和复工复产的权衡做得更高水平,那么这个机遇就在眼前。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