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2022年财经专题>>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全球年会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互利共赢合作 将“断链”挑战变为发展机遇

2022年12月05日14:49 |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
小字号

原标题: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互利共赢合作 将“断链”挑战变为发展机遇

在全球大变局背景下,“一带一路”国际供应链、产业链将如何保持稳定畅通,如何进一步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并拓展各国之间的资金融通?在以“世界大变局:共生与重构”为主题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全球年会的“丝路国际联盟大会”上,来自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政要、商界人士及专家学者,从地理、供应链、金融、政策研究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会嘉宾主张以各种形式开展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从而使全球供应链“断链”新挑战转化为发展新机遇。

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张慎峰指出,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高效畅通,是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等“连环大考”中,共建“一带一路”展现出了强大韧性与活力。今天,聚焦全球大变局背景下保障“一带一路”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等热点问题并进行交流研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为此,他提出四点意见:第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全球日益呈现产业链本土化、供应链多元化、产业分工区域化的趋势。第二、中国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枢纽。中国依靠自身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韧性和弹性,经受住了疫情考验。事实证明,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路子是对的,效果是好的。中国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中国段”不掉链、不断链,不仅用实际行动维护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也为促进全球经济循环、助力世界经济复苏、增进各国人民福祉注入了宝贵信心与坚实力量。第三、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坚决反对把产业链、供应链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充分发挥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平台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经济金融机构作用,形成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消除非经济因素干扰的国际共识和准则,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第四、工商界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的重要力量。扩大科技创新合作是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坚实支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方兴未艾。要合力挖掘创新增长潜力,共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各方普遍接受、行之有效的规则,为科技发展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

发言中,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从商界的角度为当前的供应链问题带来具有实践性的解决方案。他建议中国企业可以从四个方面推动解决大变局带来的困难与挑战。首先,加强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参与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并主动调整经营策略,优先承建那些绿色节能、环境友好型项目;第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和《“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投融资指导规则和框架,切实加强企业在ESG管理体系、员工权益保护、本地化用工和采购以及社区沟通等方面的制度和能力建设;第三,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促成金额大、期限长、风险分散的银团融资、联合融资,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大型基建项目绿色转型保驾护航。最后,主动加强基建项目的信息公开与披露,特别是要邀请项目的各利益相关方参与项目的前期可研、社会环境风险评估等工作,确保项目符合国际通行的绿色发展标准,及时回应各方关切。

中国能建国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泽翔直言,金融已经成为中国能建国际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对于如何进一步改善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现状,吕泽翔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围绕“一核、两化、三新、四融”深化全球合作,即聚焦低碳绿色发展这“一个核心”,强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数智驱动”,着力打造新能源、新产业和新基建的“三新”平台,加快产业间、产业链内、要素间和区域间的“四大融合”,持续深化与“政银企”之间的协同合作,推动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各利益相关方机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二是加快促进中国ESG标准体系的“软联通”,开展ESG实践,加强政银企协同,从扩大资金来源、丰富气候转型产品、健全碳市场和做好信息披露四个方面着手,促进中国ESG标准体系加快与与国际接轨,从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大金融模式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金融机构要加大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加强对新能源、新产业和新基建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股权融资、无追索项目融资的开发方式,加快构建绿色、多元的投融资体系。四是强化国际金融论坛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优化合作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加大资源整合。将金融论坛打造为促进资源整合的新平台、深化沟通交流的新桥梁、推动务实合作的新引擎,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汇聚金融力量。

IFF顾问、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从中外文明互鉴,推动共同发展的角度来阐明“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意义。他说,近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无形之桥越来越多,政策沟通与民心相通齐头并进,经贸网络与文化交流相辅相成,科技合作与文明互鉴相得益彰,国际社会对中国方案、中国倡议以及密切相关的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有了更广泛的认知和认同。这是中华民族与外部世界融合发展、中国文明包容开放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文明兼收并蓄走向更高阶段的重要表现。

于洪君指出,在当前国际关系极为复杂的情况下,各国都应当秉承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扩大交往、优化合作的理念和原则,持续推进文明互鉴。文明互鉴是世界发展与安全、企业稳定运行的前提和保障,高水平发展与安全协调又有助于人类文明进入新的更高阶段。

IFF理事、菲律宾前总统、丝路国际联盟联合主席阿罗约尤为关注关键矿产品的供应链问题。她指出,能源价格出现短期上升,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把石油销售取得的收入用于创新投资。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全球有25000亿美金的投资投向可再生能源领域,到2030年年度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将超过2万亿美元,比当前的年投资额高50%以上。同时,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同也要确保能源安全,水电、风能、太阳能,再加上核能,能够有效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她建议,创立多边融资机制吸纳风险,让未来矿产品的生产能够支持可持续的交通和能源的需求。

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主席、哈萨克斯坦前副总理凯拉特·克林贝托夫着重介绍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南高加索国家、土耳其和欧盟国家共建的“中间走廊”,并称其与跨里海航线将成为哈萨克斯坦发展的基石之一。而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公认的“一带一路”枢纽,将帮助各方共同为“中间走廊”添砖加瓦,实现价值共享。凯拉特·克林贝托夫表示,我们需要推动形成政府间多边和商业协议,建立完善的市场以及资本市场,创造新的工具,特别是金融科技,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的成立就是为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利用创新型工具来推动共同市场的发展。

他同时还表示,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将继续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形成更加可持续的资金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环境和人民创造更大的价值。

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索海尔·汗则指出,没有共同努力,就不可能应对新的挑战,解决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上合组织高度重视通过建立可靠、可持续和多元化的供应链,深化地区经贸合作,加快经济复苏。他表示,上合组织成员国正在开展建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和专门账户等项目融资机制工作。通过联合行动,促进服务贸易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支持中小微企业利用数字技术积极交流信息。

索海尔·汗还指出,根据经验和现有的法律框架,上合组织主张以各种形式开展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专注于有前景和务实的合作领域,从而使全球供应链断链新挑战转化成为发展新机遇。

(责编:曹淼、李源)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