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数据研究院发布《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蓝皮书(2023)》
“发展和安全并重,推动未成年人数据保护安全高质量发展。”近日,人民数据研究院发布《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蓝皮书(2023)》。该报告以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为切口,梳理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相关立法现状、分析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监管环境、调研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技术实践等,全景展现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发展现状,并从完善监管体系、优化技术实践到鼓励行业发展层面提出建议,旨在促进未成年人身、心、智健康发展,保障未成年人群体数据权益。
数据显示,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学习、娱乐、社交的重要工具。其中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占比达88.9%;上网听音乐和玩游戏是未成年人的主要网络休闲娱乐活动,占比分别为63.0%和62.3%;上网聊天作为未成年人主要的网上沟通社交活动,占比为53.4%。结合未成年人上述网络参与行为以及数据收集、存储、调用、转移等流程,报告将未成年人数据的重点应用场景分为即时通信、游戏、视频直播、在线教育、物联网终端等五大场景。作为新时代的网络原住民,其网络参与愈发频繁,相关数据保护问题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加。
报告聚焦未成年人数据保护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
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安全。一是部分网络运营者超期存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加剧了信息被泄露的风险。根据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安全”话题中敏感信息占比25.6%,同比增长201.7%。进一步分析相关热词发现,“存储”“网络运营者”“被罚”等词成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安全相关高频词、强链接词。二是从营销电话骚扰、垃圾短信到电信诈骗,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逐渐成为非法侵害的前置风险。并且随着未成年人首次触网时间低龄化,个人信息在网络上泄露的风险不断增加。调研数据发现,66.4%的家长收到过与孩子有关的兴趣班/辅导机构等推销广告电话、垃圾信息骚扰;32.6%的家长表示自己或孩子曾收到冒充客服、行政机关的诈骗电话、诈骗邮件等;此外,个人社交账号/网络账号被盗的情况占比超两成。三是许多监护人认为平台的隐私协议普遍冗长繁杂不易理解,而且缺乏选择的余地,导致监护人同意机制往往流于形式化。调研数据显示,上网过程中会主动查看或者教育孩子主动查看应用程序和服务条款中的隐私政策的家长不足六成(占比为50.3%)。
2022年1—12月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安全相关热词图
数据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人民数据研究院整理
未成年人隐私数据安全。未成年人作为互联网数据的重要生产者之一,随着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不断收集、分析和利用这些数据,引发未成年人数字身份失控、隐私数据被滥用等风险亦在增加。其中,调研数据显示,近半数未成年人在使用智能设备时曾被动下载安装垃圾软件或恶意软件,曾出现互联网推送内容与近期聊天、购物、观看等内容相关的情况。
未成年人使用各类智能设备上网时遇到隐私数据泄露的情况
数据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 未成年人数据保护调研,N=622
面对未成年人隐私数据安全问题,企业、家庭等为未成年人在数字时代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实践方式主要为:落实合规要求,设置未成年人隐私数据保护相关政策;建立企业内部自治性规定;双端授权,平衡家长的监护权与未成年人的隐私权等。其中,人民数据研究院整理截至2023年5月17日,华为、应用宝、App Store应用榜单TOP10的应用隐私政策发现,93.3%的App在隐私政策中设置了单独的儿童/青少年隐私保护政策。
各应用榜单 TOP10 应用是否设置了单独的儿童隐私保护政策情况汇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人民数据研究院整理
未成年人网络内容安全。未成年人的生活与数字媒介紧密交织、相伴成长,然而上网过程中可能遭遇各类网络不良或负面信息侵蚀,平台企业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模式尚存识别漏洞、内容风险等。根据《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数据显示,38.3%的未成年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不良或消极负面信息。人民数据研究院整理调研数据发现,虽然98.7%的家长认为青少年模式在帮助未成年人减少网络依赖和网络不良信息影响方面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但是,认为现有青少年模式存在不足的家长亦有 96.9%。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认为目前青少年模式的甄别机制不完善、身份识别不够精准、实名认证不够严格,仍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推动未成年人数据保护需不断探索三个“动态平衡”
儿童上网应用的智能设备不仅样式新颖、时尚,而且拥有越来越强大的硬件配置和功能,以智能手表为例,做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值得思考以下三个方面。
平衡产品应用与数据安全。一个智能电话通常集打电话、计时、定位、聊天、视频通话、音乐点播、百科问答、拍照发好友圈、留言评论、扫码支付、心率检测、益智游戏等多功能于一体。随着穿戴型智能设备功能不断发展,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正式实施,做好产品的功能体验与个人信息采集的安全性备受重视。
平衡儿童隐私权与家长监护权。儿童智能设备诸多功能的核心效用,除了让孩子获取更多知识,营造趣味的学习娱乐环境之外,还要保障安全,即监护人通过某些功能及时联系到他们,确保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如何做好未成年人隐私安全与监护人对人身安全保护的平衡?目前,业内较为被认可的做法是,设计双端授权等功能,如由家长发起对手表的自动接通请求,需要孩子在手表端确认才能开启,充分尊重孩子的隐私权;手表定位功能默认需要家长端授权、开启运动健康功能需要家长授权打开等,充分发挥家长的知情引导作用。小天才负责人表示,这套默认隐私保护设计(PBD),建立了规范的业务方案隐私影响评估流程,从产品功能设计层面追求儿童隐私权和家长监护权的动态平衡。
平衡市场发展与行业规范。数据显示,儿童智能手表的市场普及率约为30.0%,基本上3个孩子当中就有1个有智能手表。而随着生育政策的不断放开,未来儿童智能手表的潜在用户也将进一步增加。儿童智能手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背后,一些行业问题开始暴露。针对这一问题,应发挥标准规范行业、服务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快速迭代的产品功能,形成了快速发展的市场格局。如何平衡市场发展与行业规范之间的关系,未来有待各方联动、协同推进,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治理方案,形成综合、立体、科学的未成年人数据保护生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