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充分发挥母基金引导作用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当下,母基金呈现出哪些新的发展趋势?险资投资母基金如何平衡风险和收益?新兴技术的发展需要金融怎样的支持?母基金作为金融工具如何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流向实体经济?在近日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主办,母基金研究中心承办的2023中国母基金峰会上,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国内主流母基金、国际知名母基金、保险资管及一流投资机构等单位代表为中国母基金行业建言献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表示,技术不应该以其原形态进行交易,而应该和资本等其他要素结合起来。此外,技术在进入产业的过程中,需要平台来实现技术与金融、产业的链接,实现相互赋能,因此需要转化平台和激励机制。他认为,金融最重要的是发挥桥梁作用,其核心是帮助看见价值、凝聚共识、促进合作。当前金融的作用更多仅限于提供资金,但其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发现价值,并引导社会资源配置。此外,金融还提供了一套激励机制,将各方的诉求整合在一起,以形成共同体并实现共同使命。
“通用人工智能技术面临广阔的发展前景。”清华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表示,脑智能方面,人脑在功耗情况下就可以决策、判断、感知,且不同于大模型的不可解释性,脑智能功耗低、模型小、可解释。他认为,当前中国、美国等国家都有团队在做大模型基础研究,以实现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智能辅助驾驶等方面的应用,但整体人工智能通用的前提应该是脑模型、小模型。
对于母基金的发展,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总裁贾飙分析认为,当前,母基金发展体现出四个方面的趋势。一是参与主体多元化,包括传统的VC/PE机构、早期投资机构、国企、产业投资人、上市公司、券商、保险等纷纷涉足母基金;二是管理人专业化,包括政府引导基金在内的很多母基金转向建立独立团队和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管理;三是投资方向产业化,母基金主要投向产业领域,如半导体、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企业服务、人工智能等行业;四是资金流向头部化,千亿级母基金频出。
中国保险资管协会副秘书长陈有棠表示,当前满足保险资金配置要求的优质资产欠缺,保险资产端面临的投资压力显著,以固收为主的投资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加大对权益的投资,有助于发挥长期资金优势,优化保险资金配置,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在经济转型发展期,客观上要求充分发挥险资投资期限长、规模大等优势,把更多资金通过股权投资方式配置到科技前沿,包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制造业等领域,积极服务好国家战略部署。”陈有棠说。
中金资本董事长单俊葆表示,当前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正迎来以人民币基金为主力、以科技投资为主题的新时代。尽管当前市场在募资、投资方面存在诸多挑战,但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股权投资新一轮高质量大发展趋势已经形成。
也有多位与会嘉宾表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国母基金全名单共有378支母基金,比2022年末增加28支,母基金管理总规模达48835亿元,比2022年底增加6.9%。同比前两年,新发起的引导基金在数量及规模上均出现较快增长,规模更大,并从以往单一引导基金向引导基金集群转变,省、市、区级引导基金形成合力等趋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